佛弟子文库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大安法师  2013/08/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净土圣贤录》中记载他们都得以往生。既然法门无量,殊途同归,那修其他法门也回向净土,不也照样往生极乐吗?恳请法师开示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大安法师答:净土一法是普门法,就是平等普遍地摄受九法界种种不同根机的众生,也是所有大小乘宗派的最终归宿。《净土圣贤录》中记载的宗门教下的那些善知识,他修自己本宗的法门,最后以所修行的功德回向求往生,也是可以往生的,这个《无量寿经》也谈到,这些修行大乘法门的只要一念净心回向都能往生。但是善导大师到印光大师,强调专修,亦有其意味深长的道理。专修把握性大,杂修把握性小。专修就跟阿弥陀佛建立起很亲切的因缘关系,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知道我们,我们顶礼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了解我们。我们每天心里都是想着西方,想着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在阿赖耶识内熏习那个与西方直接关联的种子。

临命终时,这个种子的力量是很大的,如离弦之箭,引导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一百个人专修一百个人往生,一万个人专修一万个人往生。如果是杂修,修其他的法门,跟弥陀的愿力就比较疏远,所熏习的种子跟净土法门也比较疏远,所以呢,一百个人里面一两个人往生,一千个人里面三五个人往生。这是善导大师的慈示。我们一定要信受祖师的教诲,佛的教诲。

《随愿往生经》中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念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是故于十方无量的刹土,专门拈出西方净土令我们栖心归宿。文殊师利菩萨以根本智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就是面向西方,念阿弥陀佛。

由念佛的因缘,成就般若波罗蜜,成就无量的陀罗尼,成就无量的智慧辩才。以文殊的根本智,修念佛的一行三昧。宗门教下诸祖师也潜修净土,回向往生。如果你能够一门心思专修的话,这种亲缘关系更亲切,更熟悉,在这个时代更要强调专修增上往生的把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佛说阿弥陀经》 为...

《临终三大要》白话译

人生最悲惨的事情就是死亡,可是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避...

念佛不辍忽患胃癌,预知时至念佛舍报

邹妙顺,居士华融海之母,无锡后宅镇人。住在上海新闸...

人生经验的痛苦能否激发往生力量

诸位!正常人只有念佛是不会往生的。你说,欸,我虽然...

道证法师:用坐电梯来比喻净土法门

下面我们打个比方来说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坐电梯』...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 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

问: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因为师父少忙不过...

一日无常到,唯有业随身

我们众生现在梦中,在这里造业,在这里寿命短暂,在这...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古人说,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就是说教育要从早、从小...

思惟十二光如来的功德

阿弥陀佛这十二光如来的这种功德我们要常常思惟。当我...

信仰是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

问: 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一...

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

【佛教词典】大轮金刚菩萨

大轮金刚,梵名 Mahā-cakra-vajra。或谓即持金刚利菩...

【佛教词典】和合海

(术语)僧众和合为一味,譬以海水之一味也。又,僧众...

永惺法师圆寂: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善业

5月7日讯 香港佛教联合会荣誉会长永惺法师圆寂,享年9...

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做事不执著,并不是随随便便做

问: 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你看《金刚经》是怎么展开...

【推荐】往生的人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

用几十年的苦难,换取永远的解脱

人生的晚景是凄凉的,不管你是鳏寡孤独,还是子孙满堂...

悭贪的烦恼对治下去,内在心性的宝藏就打开了

一个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不得...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内心的平静...

星云大师:佛教对「修行问题」的看法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