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大安法师  2020/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萨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得断烦恼,是《涅槃》义。如佛告父王:汝今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常勤精进,当得佛道。——《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涅槃经》讲,菩萨修行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念佛、法、僧前三者是“念他”,念施、戒、天是“念自”。

“念自”有自因自果:能布施、持戒就能得生天的果报。戒就是要止一切恶,布施就是积极地修一切善,所以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如果站在净土法门来看,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念法就是念《阿弥陀经》;念僧就是念观音、势至,以及莲池海会诸菩萨。

念施、戒、天,要常常谈到布施,不仅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而且要放下一切,连“布施”也彻底地布施。由浅到深,由事到理。戒是大小乘行人必须共同尊重、遵守的一件事情。

戒为佛法大地,一切善法都靠大地而生长。为什么净业三福第二福就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所以,我们不能由于说有阿弥陀佛愿力救度,反正我持不持戒没有关系。不是这个道理!

净业行人一定要奉持戒律。阿弥陀佛成就净土,他也是清净身、口、意三业来庄严的,这个名号是至为清净的。如果我们用染浊的心、甚至破戒的心去念这句佛号,由于烦恼固结,也很难跟清净的佛号感应道交。

念天,天有近的就是二十八重天,远的就是第一义天。第一义天是佛菩萨所证的境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谈到六念,谈“念天”他有一个解释,很多天的天王,比如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很多都是大菩萨所示现的。

所以“念天”就想到无量劫来,我也跟这些大菩萨一样发心修道,由于自己懈怠、放逸、烦恼重重,还在这里轮回不已;这些菩萨们则精进努力,破烦恼得解脱,他们成就了这样庄严的功德。通过这个“念天”生起了大惭愧之心。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十法云地…佛子!菩萨住此地,多作摩醯首罗天王,于法自在,能授众生、声闻、独觉、一切菩萨波罗蜜行,于法界中所有问难无能屈者。——《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言:「从一地乃至后一地…若菩萨住百佛国中,作阎浮四天王,修百法门,二谛平等心化一切众生;若菩萨住千佛国中,作忉利天王,修千法门,十善道化一切众生。」——《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念天者,即是最后身十地之菩萨,…行者等,既念知已,即自思念:“我身无际以来,共他同时,发愿断恶,行菩萨道。他尽不惜身命,行道进位,因圆果熟,证圣者,踰于大地微尘;然我等凡夫,乃至今日,虚然流浪,烦恼恶障转转增多,福慧微微,若对重昏之临明镜也。”——《观经四帖疏》

《涅槃经》又谈到,由于我们系念佛、法、僧等,就是念他、念自的“思惟因缘力故”,“因”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一体三宝,“缘”是借助这些已经成就的外缘、强缘,因力和缘力,能够令我们断种种烦恼。

能念的心,是具有佛性的,所念的对境是佛、法、僧、施、戒、天。能念和所念相应、符合的话,就能有很大的断烦恼的力量。我们如果不去系缘这六种作为所念的对境的话,我们自然就会念五欲六尘、念人我是非。

这种染浊的念就加剧了我们轮回的速度,增进了我们内心的无明黑暗,以及造作恶业的盲目的推动力量。所以一个人的人格、修行怎么去判断?看他日常的心安立在哪个对境上、哪个境界上,他所念的是什么。这是很关键的。

如果我们天天所念的都是阿弥陀佛名号,那自然地我们的烦恼就会轻薄,我们的佛性就会增显,我们的福德就会提高。如果每天都是念财色名食睡,必定身心憔悴,生命是向下走的,是堕落的。

所以系念胜妙的对境,而且去思惟,产生一种力量断烦恼。这是“涅槃义”。涅槃就是大灭度的意思,是如来的断德,具足常乐我净。这是佛最后宣说的一部经典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阐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业洪深。因此于禅...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问: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

行四事能令菩萨速得陀罗尼法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修行最快捷,诵哪一部经最有功德,持...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

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

问: 弟子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是否业障...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

失去自我立场与观点这样可取吗

问: 我是一位忠实的佛教信仰者,自认为能想开、放下...

五逆罪都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恶女人、动物、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为什么我们不能...

【佛教词典】二种生死

(名数)一分断生死,诸有漏善不善之业,由烦恼障助缘...

【佛教词典】树头

指禅林中管理山林树木之职僧。[禅林象器笺职位门、僧...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

人的寿命真的很短促啊

今天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过一个...

和尚也需要与时俱进吗

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步? 不同的人,会给佛教下...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

【推荐】应该为现在做点什么呢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

老做小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里拜访住持。这位年轻的住持对身旁...

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

随烦恼二十: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能...

中国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灵隐寺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

证严法师:信仰虽异爱心皆同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一起时,难免有彼此知见的差异。佛...

放生的动物被抓就不需放了吗

邵慧圆居士对于放生一事,苦于没有万全之策,写信给大...

星云大师:健康与长寿

所谓健康,一般人只想到身体的健康。虽然没有头痛,肠...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