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大安法师  2020/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能完全没有。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都为魔业,更何况你没有发菩提心,那修行就更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了。

所以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佛法必要条件。所以现在,原来讲受菩萨戒的情况,受菩萨戒不需要其他的前提,他就是有发菩提心的前提。你发菩提心,是菩萨的种性,你就可以受菩萨戒。受菩萨戒就表明你已发菩提心了,你跟未来成佛就接上一个因缘了。

原来我知道我们新加坡居士不敢去受菩萨戒,去年李文发居士带了一个头,去受了菩萨戒。一受菩萨戒他感觉到自己心性上的转变力量很大。所以我们希望在座的诸位,也发心去受菩萨戒。受菩萨戒的戒体不是尽形寿,而是尽未来际,生生世世不失去的。这就是让我们具有着修普贤行愿的一个心态,生生世世不忘失菩提心。

这样,你又在菩提心的心态当中,修行种种波罗蜜,就能够有很强的对治三障烦恼的力量,这就灭除障垢无有余,伏灭烦恼。一切妙行皆成就。伏灭烦恼,然后使他修行世出世间的大乘行,都能够得到成就。这是由于普贤行愿力加被故,也有你发了菩提心故。

这样他就在出世间,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诸惑就是在自己的烦恼里面,在自己的烦恼和自己的恶业里面。以及魔境,魔境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的环境。大家都是追求金钱,追求权势,追求五欲的享乐,好吃懒做,这些都是魔。

现在是法弱魔强的时代,现在这个魔境的力量越来越大。由于我们在这个魔的境界当中呆久了,还觉得它很正常,甚至以魔为伴,这很麻烦的事。所以修行普贤行愿,你得认证这些五欲六尘诱惑都是魔境,你得要从这里出来,你得要厌离,你得要对治,你不要完全地拥抱这个魔境,那你自己也一身的魔气,你也就是魔子魔孙了。

所以这个普贤行愿,在这个世间道中,这样的五欲的魔境当中,你要有解脱的渴望。这种渴望,就像比喻成你是一朵莲华,这个莲华,它是清净的,它在水中,但是它从水中长出来,长在虚空里面,所以出污泥而不染。就比喻一个修道人,莲华的根,莲藕是在污泥浊水里面,但是你的莲华莲叶要长在虚空,不能同流合污。

当你长在虚空里面的时候,这个污泥浊水不仅不构成障碍,反而成了滋养莲华的一个养料。这就是即烦恼为菩提。所以修行普贤行愿,自己要像莲华出污泥而不染一样的,那样的一个洁净,那样的一种解脱,这就是指世间的解脱。那个污泥浊水代表世间的烦恼,你不著水,长在虚空,代表你得到了解脱。亦如日月不住空。

日月代表我们出世间法的功德,你的日月的光明出来了。但是你不能住在虚空里面,要无住。日月不住空,表明你得到了这个空性的涅槃,但是你还要不舍慈悲心,要去度众生,不能住在涅槃里面。所以我们常常讲大乘佛法,由于你有智慧故,不住生死,有智慧,你就离开生死;由于有慈悲故,不住涅槃,你要去度众生,这就是成就自他二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

伤害菩提心的六增上戒

蕅益大师提出这个嗔恚,我慢跟懈怠,它的出处是从《菩...

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

这个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个观念很重...

如何让生命中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一个佛友对我说她的困惑,因为收...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

菩萨一发菩提心顿断五欲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胄轮。从...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问: 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

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问: 请教法师,什么叫功夫成片?经论中有没有明确的定...

佛经原文查不到的就能予以否定吗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

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佛进一步开示,地藏菩萨因地久远劫来的威神誓愿不可思...

【佛教词典】曼荼罗

梵语 mandala,西藏语 dkyil-hkhor。又作曼陀罗、曼吒...

【佛教词典】名别义通

即借别教之法门以显明通教之义理。乃天台宗判释经论中...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问: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

曾国藩的人生「三贵」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

佛示导四天王守护世间之要

一次,世尊在密迹金刚力士宫殿演说法要,当时与会的二...

如来藏与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

让外境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世间,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最殊胜的法

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 最殊胜的持戒即...

【推荐】在日常生活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方法

如果我们想在临终时顺利地往生,那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充...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信愿持名,就是我们这一部经典乃至净土法门的正宗,最...

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

我的一个朋友,这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愤怒、沮丧、仇...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贪欲之心永远也装不满

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各种烦恼和痛苦,是因为...

放逸的祸害

过去,有一长者专门将牛乳熬煮成香醇味美的酥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