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大安法师  2020/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过程中,如何处理见地、修证、行愿三者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净土宗也讲见地的,各宗各派都有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我们的知见所能到达的一个地步。我们对净土法门事理因果的了解所引发的信愿,就是净土宗的见地。

没有这种见地是很难产生信心的,很难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心。

如果没有对娑婆世界苦空无常无我的切实了解,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一念当中完整具足、是涅槃的常乐我净的事相上的表达,没有这些见地的话,包括真空妙有的中道智慧的把握,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愿的,你的信根就很难建立。

没有信根就不会有力量,于是就会怀疑,就会受很多的别解别行的法门所动摇。所以净土宗是非常重视见地的,见地就是信愿。能否往生的关键取决于信愿。

见地、修证与行愿密不可分。你见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你信到什么程度,你的愿才能恳切到什么程度,你执持名号的功夫才能到什么程度,这里面就是净土宗修因证果的完整表达。

然而净土法门的见地的建立,主要是仰信佛语。比如,能确信释尊所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并依信愿,执持名号,即是以佛知见为己知见。老实持名念佛就是佛的第一弟子。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念兹在兹,要把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境界都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一切的逆境成就我们的厌离心,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熏习增强我们的欣慕心,顺逆境界都是成办吾人往生的好境界,往生成佛度众生,这样的修道生活即是沐浴在阿弥陀佛光明中的快乐生涯。念佛人乃人中妙好人,斯语不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遭此变故,还能往生吗

问: 病人已命终或快命终时,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杀...

大安法师: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

问: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信愿行?只要有了信愿持名,...

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所成

菩萨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之所成,非由他致。今...

赵尊仁的往生故事

赵尊仁。法名培庚,江苏如皋县人。年三十余岁,从事商...

为什么说名号即实相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

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

如何顺利完成一昼夜经行念佛

大家到东林寺参加昼夜经行,首先要遵守经行的秩序。经...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为何结果是一个往生西方,一个生天道

问: 我们以真实的信心念这句名号,就往生到一个好地方...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

【推荐】极乐世界的17种依报庄严

作为净土法门的修行人,经常会被问到,极乐世界好在哪...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佛教词典】四唱

在法华地踊菩萨之上首,有上行、无边行、净行、安立行...

【佛教词典】悉昙字记

《悉昙字记》,唐山阴沙门智广著。据本书前叙说,南印...

不是境缘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词,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首...

世间人很喜欢看热闹,最爱看你生气

你要记住师父这句话:整天想要报复别人,你就先倒了,...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

怎样知道自己的功课和使命

问: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这世间的功课和使命,怎样知道...

一把石头换来每一生的富贵

舍卫国中有位富翁,他的夫人为他产下了一个胖嘟嘟的男...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

问:自杀到底算不算杀生? 答:算。用自己的意志、自...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唐朝是我国佛教繁荣的时期,宏伟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

好人缘就是巨大财富

好人缘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有了它,事业上会顺利,生...

天台二祖慧思大师的三生三世弘法因缘

巍巍南岳,层峦叠翠,草木峥嵘,在从磨镜台去南台寺的...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念佛心不够恳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