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没捷径,只有靠熏习

大安法师  2021/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生没捷径,只有靠熏习

提到往生的问题,有很多居士问:“临命终时,是不是最后一念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如果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能不能往生?”回答这个问题时,你不能用临终那一念去考量,你一定要看他在平时熏习的过程中,他熏习的力量强弱去考虑。

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这么一个国王,他是一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的。他就问佛陀:“我常常处理政务,甚至国与国之间要打仗。我在打仗、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心很散乱。我在临命终时,如果心散乱,没有在念佛上,能不能到好的地方去?是不是要到不好的地方去?”

佛这时候就开示他说:“你不要担心,你平时有熏习的力量,你一定能到好的地方去,不在于你临终怎么样。”

他就说了一个比喻:有一棵树,它的倾向性是往东边倒、东边倒、东边倒,它已经形成这个倾向。如果这棵树到要把它砍倒的时候,无论从哪个方面砍,怎么砍,它一定是向东边倒的。

所以如果我们的阿赖耶识熏习的是佛号的力量,这个力量就大,你临命终时,无论怎么样死亡,那个阿赖耶识脱离四大的时候,那个最大的力量就会牵引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是他自己修行的功夫,再加上阿弥陀佛二六时中都在系念着我们,关照着我们,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是临命终时,临命终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马上就会现前,来显现他的无作妙用。

所以你平时只要有信愿持名,你放一万个心,你一定能往生!一方面在阿弥陀佛的大悲车里面,你有信愿你就已坐上车了;另一方面你信愿持名,你熏习的力量就在那里有倾向性了。

但你不能口里说我要求生西方净土,而二六时中,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想到五欲六尘,求人天福报。如果你熏习的这个力量大,那是往生不了的。所以修行为什么要做真实的功夫,这里面不能去做包装的,不能有一丝的虚假的。因为你欺骗不了你这颗心。你的阿赖耶识是灵明不昧的法官,良心审判就像法官,我们的阿赖耶识是个大档案库,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举心动念,都在阿赖耶识里面存下档案的。

《华严经》也告诉我们,我们一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有两个俱生神在跟随着我们。俱生神,一个是同名男,记录我们的善行;一个是同生女,记录我们的恶行。这两个天人,我们看不到他,他能看到我们。为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啊?我们相信了这个还敢去做坏事吗?你说别人看不到,两个俱生神看得到啊。

所以一个净业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实,越老实越好,越老实就越得好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的横超法门

横超这个词就是给我们点出了净土的特色,就叫横超法。...

佛印法师为苏东坡指点最好的风水宝地

苏小妹自从听了算命先生的相面、测算以后,就一直在想...

战「痘」女孩的学佛之路

我最初与佛法结缘是因为我的同学。有一次我跟着她一起...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

「死期败烈」是净土行者的甚深法宝

我们在学习印祖文钞的时候,遇到一个词死期败烈。 在《...

大安法师慈母往生记

关于助念问题,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

如何将念佛法门渗透到睡眠里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当你感知念佛妄念纷飞,这就是一个进步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到它是一个过程,如果到了以念佛心入...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佛教词典】心心所法必有二分

【心心所法必有二分】 p0357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然...

【佛教词典】拾毗尼义钞

亦名:义钞、别钞 资持记释云:“指余义中,然今此钞虽...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

佛法的心要

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后,曾自己感叹道:妙哉!妙...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

怨是病之根

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解释【图】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解释...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

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我来乐生院,与诸位说法,真可说感想万端。诸位的病苦...

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司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 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

修行人如何激励自己

接触到几位同参道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说无常迅速,...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