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的十想观

大安法师  2022/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的十想观

十种想首先是无常想,我们众生有种种的颠倒执著,无常计常,而这个佛经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它都是无常的。这是对治我们常的,著常的颠倒,我们执著有个常。那实际上一切法无常,一切法缘聚缘散,来无来处、去无去处。你修无常观、无常想,就能进入那个空门,了解诸法的空性,这是无常想。

第二要修苦想。正因为无常,它才苦。有为法没有一点值得快乐的地方,那这个苦一般有身苦、有心苦,就是身体感受的苦和心里感觉的苦。那凡夫一般两种苦都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而修行有境界、有功夫的人,他可能只有身苦,而没有心苦。心苦就是忧愁、焦虑、患得患失这些。

那比如阿罗汉可能有身苦,由于他有烦恼的业习,可能感得生病,有身体生病的苦。但是他能够心得自在,他心里不会苦。所以我们要对这个世间的一切的感知要知道它苦,苦是来自无常。

第三要无我想。我就是主宰义、自在义。正因为有这个无常、有这个苦,就无有自在,无我想。这也对治我们业力凡夫无我计我的一个颠倒。

第四要食不净想。对这个饮食你得要修一种观想——它不清净,它很污秽,要对这个饮食生厌离。现在说厌食可能是一种病,实际上,饮食你得要有心里厌离的一方面。比如你观察这个肉,肉怎么产生的?是精血水道而生,很污秽的东西。所以对这个肉,你知道它不清净,你就会对这个肉心生厌离,你就不会去吃它。

那五谷杂粮你也得想象,它从耕种,从播种,锄草,生长过程,这个打麦,要经过很多的汗水、辛劳才能得到。那么我们说五欲里面,你有饮食的欲望是催动其他四种欲望的实现的一个能量。如果你对饮食有厌离之想,其他四种欲就会减淡。

所以我们不能贪吃,贪吃就是身见的表现。我们念佛的时候是不是有个体会:你在闭关念佛的时候,念得比较得力的时候,就会产生对这个饮食的厌离心。原来我曾经做过一次短期闭关,四十九天,我就在这个十天之后,对这个饮食还真的有种很厌离的感觉。一厌离,就吃得很少,不仅早上不吃,连中饭都比原来吃的少了一半,但是身体还是不错。

这个是平时在理论上是很难侈谈的,只是在念佛过程当中有这种感觉和这种行为,就会减食。那饮食确实你吃了之后,马上昏沉。你饮食吃得少,心里就会清明得很多了。所以这个十想观里面讲,要食不净想。

第五要生起世间不可乐想,世间一切没有快乐的东西。那这个世间包括众生世间、包括器世间。那众生作为正报,我们八苦交煎,处处是苦,还有什么快乐的?由身心感召的外部环境,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它也是没有一点可快乐的。这样对正报、依报都产生不可乐想,它就有一种厌离心出来。

第六要修死想。纵然荣华富贵,吃得好,穿得好,但死亡是平等的,你决定会死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第七修不净想。不净想前面谈到,这是指出生的七种想,还要观察身体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不净想还有更细微的观想,对身体的厌离,对淫欲心的降伏。

第八是断想。断想就是缘涅槃相来断烦恼,断种种烦恼,断想。

第九是离想,就是离种种烦恼,尤其要离开爱欲之想。

第十想是尽想。就是断尽烦恼之想。

这就是十想。这个十想等观,这个等观是代表着九想。你离欲能够得到种种的禅定,这个十法是永离恩爱之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

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

星云大师《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

星云大师:世间最困难的战争是内心佛魔之战

众生颠倒,往往以邪为正,以恶为善,若无代表正义的韦...

修行有三个次第

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

修行人应断除淫欲

一、龙树菩萨开示修不净观: 《中观宝幔论颂》杂说品第...

我们信仰的是三宝,不是信仰哪个人

如果菩提心没有生起来就很容易退转,这是不变的信仰。...

慧律法师:在家众要怎么修行

什么叫做修行?现在说在家众三点: 第一,要守我们的...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

临终念几句佛就能解脱是否太简单

问: 有些未闻佛法的人临终念几句阿弥陀佛也能成功解脱...

为何要注重回向

问: 为什么要注重回向? 大安法师答: 一般我们做的...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

【佛教词典】有离

【有离】 p0539   俱舍论一卷五页云:此有为法,或名...

【佛教词典】阿罗汉住何等心般涅槃

【阿罗汉住何等心般涅槃】 p0783   瑜伽八十卷十九页...

倓虚法师出家后的第一次讲经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当一个法师,说起来也很不容易...

养好精气神要做到「三寡」

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

真布施才有真功德

好殊胜哦!人家竟然捐了那么多来盖庙,我一定要捐得比...

【推荐】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

一句佛号的操作包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

苹果对健康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吃苹果,有宜健康,因为苹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物质,这...

珍惜每一片茶叶

抓一把茶叶丢进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喝茶...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

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喜庆时,说很多好话,就...

争取一分钟,可能成就一件大事

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说短很短,说长很长。荣辱、生死...

佛教主张积极超越自我

( 导语: 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直...

「痛」并不等于「苦」

一般人常把痛苦连在一起讲,分不清痛与苦的区别,多半...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

应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受用

问: 佛弟子应该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真正受用?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