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心不广大,就无法供养十方诸佛如来

大安法师  2023/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发心不广大,就无法供养十方诸佛如来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土,菩萨人天志趣不广,不能遍至十方无穷世界供养诸佛如来大众。或以己土秽浊,不敢向诣净乡;或以所居清净,鄙薄秽土。以如此等种种局分,于诸佛如来所,不能周遍供养,发起广大善根,是故愿言:我成佛时,愿我国土一切菩萨、声闻、天人大众,遍至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处所,雨天乐、天华、天衣、天香,以巧妙辩辞,供养赞叹诸佛功德。虽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不见佛土有清净相。何以故?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不见佛土有清净相。何以故?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若于佛土起优劣心,假使供养如来,非法供养也。是故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这是第三种功德成就,无余供赞德。无余,就是在十方所有世界当中,不会有遗漏。去供佛、赞佛的这种德能。偈颂就说“雨”,就是到他方世界去供佛,雨种种的天华、天乐、天衣、种种妙香等,包括幢幡、衣盖这些供养具去供养诸佛。供养的时候,当然同时要称扬赞叹诸佛的功德。那这些诸佛有的是净土的佛,有的是秽土的佛,都要平等地去供养赞叹。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生起这个庄严?是见到有的刹土菩萨、人天的发心不广大。发心不广大,就不能分身散影遍至十方无量的世界去供养诸佛如来以及与会的大众。所以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心量小,就做不了大的佛事。

还有分别心。或者是自己处在五浊恶世,秽土,就不敢到清净庄严的刹土去供佛,自惭形秽,有自卑感;或者自己住在清净的刹土,看到秽土,他瞧不上眼,鄙视。因为在净土,肯定身高很高,百福庄严。秽土,可能那个佛示现的都是黄面比丘相,身材很矮小;土地都是沙砾、坑坎,很不庄严,根本就没有黄金为地。他就会容易生起这种高下优劣的分别心,就不愿意到秽土去供佛。

就由这种种的内心的局限、分别,所以就对十方无量的诸佛如来所,不能平等周遍供养,也就发起不了广大的善根。因为真正的善根还是要三轮体空的,还是要大菩提心、大平等心里面生起来的。

所以法藏菩萨发愿:等我成佛的时候,我刹土当中的一切菩萨、声闻、天人大众……这里,这种愿力所包摄的还不只菩萨,就那些声闻,他方世界来往生的声闻,以及带业往生的天人,这些只要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他都有能力分身散影,同时态遍至十方一切诸佛大会的处所。

到那去,不能空手去,那要广修供养,这个供养具都是阿弥陀佛的恩赐。所以就是常以清旦,盛众妙华。就在清晨的时候,夜气清明,心很清净,表达恭敬,大恭敬心,就能够到他方世界去作供养。雨,就是像天空雨下了种种的音乐、种种的华、种种的衣、种种的香、种种的幡盖、宫殿,这些种种华都能够在虚空合成一个华盖,朝下对着佛来供养。同时以梵音、辩才、微妙的辞语来赞叹诸佛的功德。前面作供养,后面要赞叹。

这个赞叹都是要体现平等心,不要有分别。虽然赞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比如他方世界的净土的菩萨要过来供养释迦牟尼佛的话,那个净土的佛都会告诫这个菩萨:“你到那边去,不要看到佛的身体很卑小,生轻慢心。”这是由于释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慈愿力,以他的谦忍精神随众生的那种水平来示现。我们这个世间就是几米高,最多就是两米、三米,能示现一个一百里的身高吗?那攀不上。他也跟众生差不多,最多身高高一倍而已,所以“丈六八尺”,最多是这个身高。

就是示现像我们现在铸的阿弥陀佛,四十八米,可能我们都觉得攀不上。但他方世界的菩萨身高,或者就是三十二由旬,或者四千二百由旬,八万四千由旬,他有那么高。所以虽然你那么高,你要知道释迦牟尼佛他有这种能力示现种种的身高,但是为了度众生故,他示现了卑下的身体。这个卑下身体,是表明佛的大慈谦忍。

然后,他所处的那个世界种种杂秽之相——荆棘、坑坎、高山峻岭、沙砾……这是众生的业感。其实在佛的自证量当中,也是七宝为地,也是无量的庄严,但佛不能够把他的那种地面庄严显现出来,还是要随顺众生的业力——佛好像也跟我们一样,处在一个杂秽的地方。

这就是《维摩诘经》里面,当佛说“心净则佛土净”的时候,舍利弗就生起一个怀疑说:佛应该是心净,心很清净,为什么你跟我们一样,也处在这么一个沙砾,不干净的地方呢?这个念头一出来,虚空的螺髻天王就告诫他:“你不要用自己的观点来看,佛自己的境界不是你看到这个境界。”当时佛为了印证这个,足指按地,当下就是七宝为地。但七宝为地显现一下,还要回到沙漠地来。

所以,这些大菩萨知道佛是示现。虽然看到是一个秽土的情形,但是本质上是没有杂秽之相;虽然赞叹净土如来无量的功德庄严,但不见佛土有清净相。就离开了这种污秽和清净的对待法,这就大平等了。何以故?为什么他能有这种平等的观照?是由于诸法的体性是实相,是平等的,于是诸佛如来所证的法身也是平等的,他所具足的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也是平等的。所以诸佛如来都称为等觉——平等觉。

如果对于去供养的佛土生起了优劣心——哪个更优一点,哪个更劣一点的心,即便用无量多的供养具供养如来,都不是法供养。法供养就是要平等心。就好像维摩诘居士拿他的珍宝,一份奉献佛,一份奉献这个城里最下的一个乞丐。当这个心出来供养的时候,当下这种财供养就是法供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简单施食仪轨与施食功德

佛在经上说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童男、童女...

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为佛...

为什么只靠佛号,就能把弥陀功德转到我的功德

此则与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

一念法供养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

一句经文以令我等获福无穷

一天,明心居士送佛经来到一寺庙,与众结缘,时有一穷...

善知识者应具足八种功德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持戒修行才能为善知识?...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诚实比说谎更容易

俗话说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诚信是与人交...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就有三种不退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不退...

通玄秘诀,换骨神丹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

大安法师2024年正月初三开示|一念与十界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彻悟禅师语录》...

【佛教词典】尊特

(术语)谓胜应身尊大殊特。卢舍那佛是也。法华玄义十...

【佛教词典】五种大师功德

指为人戒法之师者,必须具足五种功德。据瑜伽师地论卷...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素食火锅的做法

现代人重视养生与健康,一般火锅的高荤高热量,虽然美...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上中专时,我们班主任老师长得很丑:一半脸儿白一半脸...

分析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

所有的事,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方面的,失败原因: 首先...

为何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

大家经常念的《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文殊菩萨之微妙三德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证故。亦云妙...

星云大师开示治家五法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时治国容易,治家很难;治...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

慧律法师:佛教徒对风水要持什么样的态度

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

圣严法师:该不该多生小孩

问: 现在已经是少子化社会,少生小孩或不生小孩,真...

佛教千僧斋的由来与功德

何为千僧斋? 千僧斋会,顾名思义,即同时布施一千名僧...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