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千僧斋的由来与功德

2016/1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千僧斋的由来与功德

何为“千僧斋”?

千僧斋会,顾名思义,即同时布施一千名僧侣之意。古代帝王祈福消灾、册封太子、国庆国殇、旱涝保收、受戒、荐冥福及还愿等事,均设千僧斋而大事行之。

溯古追源,最早之千僧斋应始于《佛说盂兰盆经》,佛弟子中天眼通第一之目犍连观见亲母堕于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苦无饮食,目连尊者以钵盛饭,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恶业受报之故,饭食皆变为火焰,目连为拯救其母脱离此苦,遂向佛陀请示解救之法,佛指示目犍连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印度雨季期间,僧众结夏安居九十日,严修戒律,皎洁其行,七月十五日乃安居结束之日,僧行自恣法,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以百味饮食置于盆中供养十方诸佛僧众,以此殊胜广大功德,救拔其母脱离饿鬼道,七世父母皆得解脱。由是后世亦盛行此日以饭食等供养十方众僧。

以是义故,王舍城的频婆娑罗王常设饭食供养千僧,虽死不断。其子阿阇世王秉承王教,于宫中亦常设千僧供。佛陀入灭四个月后,摩诃迦叶选取千人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作第一次经藏结集,为毋阙法事,阿阇世王令人每日送饭食供养,迦叶亦不多取一人,仅以千人为数。此为释尊时代最初之千僧斋,亦是僧人毋须托钵,接受檀越定期供养之开始。

佛法东来我国后,南北朝以来之历代王侯贵族亦常举行千僧斋会,如陈后主诏请智顗大师为皇太子授菩萨戒,设千僧斋;未久,隋军攻破金陵,隋开皇十一年晋王杨广(炀帝)礼请智顗大师为授菩萨戒,王赐大师 “智者”之号,并设斋供千僧;智者大师入寂后,大业元年,杨广按大师所遗图画,在天台山下建寺,即位后亲赐国清寺名额,并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大师忌辰,设千僧斋会追悼;唐贞观八年,穆太后建弘福寺,尚书虞世南上疏朝廷,讲述自己早年忽遇重病,发愿托佛力,病愈之日奉设千僧斋,希生生世世常无疾恼,七世永离怨亲,病果痊瘥,王被疏文感动,亦为穆太后设斋供千僧;懿宗于禁中设万僧斋;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亦于内殿设千僧斋会。

历史上千僧斋的感应

千僧斋会,功德广大,应验非常。据《佛祖统记》载,隋炀帝于智者大师忌辰设千僧斋时出现奇应,当时司案点名,千数满足,但临斋受供时却多了一人,众人皆说是智者大师化身来受国供,是日午后,大众开启停放大师肉身的灵龛,只见床帐皆空,遗体不见;

唐朝时,京师春夏不雨,皇帝下诏沙门释不空祈请上苍三天内降雨,法事开始之第二天已大雨倾盆,万物苏复,皇帝赐大师紫罗衣及杂彩百匹,并设千僧斋以报其功;

宋太祖笃信佛法,未登大宝前,见周朝毁佛像,常伤感说:“毁灭佛法,非社稷之福。”登位后,即下诏兴复寺院,见沙门必作礼,亲手送食物给他们,并对左右说:“吾杀人多矣,不假佛力何以解怨。”建隆五月逢大旱,太祖皇帝往辛相国寺祈雨,进蔬食,设千僧斋,大雨即临。可谓有道之国,必隆佛教,有道之君,佛法必宏。

供千僧所耗不菲,过去只有王室贵族始能办到,非民间百姓力之能递,惟心存诚敬,神佛亦必助其愿成。昔有释弘照,稚岁便口不茹荤,性务幽简,不悦嚣烦,二十岁出家,与二德及一居士结草庵避世,修习法华,虽居深山,却往往有人担食物送来。那时有百尺长之大蛇,常在草庵出现,低身听经,法照大师虽然知蛇不会相害,却恶其腥臭,惧其形状,以杖挥赶,蛇都不肯离去,大师再令居士驱逐出屋外,居士以绳缠蛇颈,系于大树之下。是夜,法照及居士,梦见一女人,掩泪涕泣说:“弟子是此山神女,性乐闻法,惭愧数次以秽形之体干扰,今次被驱缚,辞师远去,不复闻诵大乘,以此为恨。”法照等梦醒后,互相讲述,征得梦属相同,即执火炬前往观看,果然见蛇已死于树下。居士号泣投地,懊悔忏谢,就其尸旁,共为诵经,又发心设千僧斋,唯苦无钱财,忽然在庵侧拾得银两,于是下山做会,所拾之数刚好馔千僧斋会。

供养凡僧亦能得福

僧者,比丘之通称,僧人具有五种净德,于三宝中称为僧宝。出家修行,不务世俗营生,是故比丘亦名“乞士”,上乞无上菩提,下乞色身供养,众生供养得福故亦名福田僧。诚如昙延大师临终嘱咐隋帝,末代凡僧,虽未必如法,惟简善度之,自招胜福,倘随意毁之,则自招祸。帝闻之更哀恸不已,痛失良师,罢朝三日,设千僧斋以表其敬。

唐太宗即位时非常拥护佛法,建寺四百多间,供养僧人无数。对出家人十分敬重,曾与人言:“出家真乃大丈夫,尤胜公候将相。”惟不久后,常见僧人不守法规,修行不如法,心生不悦,供养渐少。帝尝问玄奘法师,供养凡僧也能得福否?

大师答曰:“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宁无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金容,毁之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须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

供僧的功德,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大功德。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唐道宣律师,持戒严谨,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师问天神:“人间作何功德最大?”天神敬答:“斋僧功德最大!”

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

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发心设斋供僧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当下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出家众仰仗修行,进德修业;在家信众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长。由于信徒布施道粮,供养有道、有学的出家人,让他们没有物资的缺乏,而能积极弘法利生,将佛法遍布世间,居士于此因缘供僧,可谓护法护教的菩萨行。

浊世供僧福泽长

众生处于此五浊恶世,所面对的烦恼,似乎从未稍减,不是战火频仍便是天灾连连。有人得享盛世繁荣,却又精神困顿,五毒炽盛;如再受经济困境煎熬,则更如火宅之人,痛苦不堪。以此十方供僧功德愿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并让有缘众生能够发菩提心,广种福田,积善消灾,解厄除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散载与很多的论中。...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造像的功德,有一个《造像功德经》,只说是一般的世间...

静虑能得三种功德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

修学地藏经跟地藏法门的原因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首先,就是许多大师都提倡大家要修...

犯盗戒的过失跟持盗戒的功德

毁犯盗戒果报,三途果报;余报:一、贫穷。二、共财不...

造塔礼拜脱猴身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罗汉,名叫作须曼。有一...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

只要执持名号,就具足了一切

阿弥陀佛叫万德洪名。一切功德凝聚的实相德能,凝聚在...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人天行果——五戒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

寺院「斋天」有何含义

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金光明经》编...

十恶

佛教有命浊的说法。人类共同的恶业增长、炽盛,会引起...

【佛教词典】佛法寿命

佛说戒律是佛法的寿命,因为戒律若行于世,则佛法不灭...

【佛教词典】仪晏

(人名)唐吴兴人。游历诸方,参镜清道怤,嗣法后,依...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

星云大师《旅行出游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经常听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傅大士:劝君常修十法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启示

礼敬诸佛 一者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指身业礼敬。通过礼...

退让的智慧

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

人生有二件事我们要学会

有二件事我们要学会:一者感恩。二者奉献。 别人对我们...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

广植善因获福无量

有两个女子都得到庵罗果。其中一位是吃完果肉但不留果...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了凡四训白话篇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

【推荐】从朝至暮,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

威望与卑贱的因果

你在一个大众团体当中,有没有威信,有没有威望,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