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化导二乘行人回小向大,发意往生

大安法师  2023/1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化导二乘行人回小向大,发意往生

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说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故令回小向大,发意往生。

此文句为“教起所因”第四科:教化引导二乘(声闻乘与辟支佛乘)行人,回小乘取证心向大乘菩提道,信愿念佛,求生极乐净土。须知,诸佛出兴于世一大事因缘,乃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此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于无量刹土,示现八相成道之本怀。

兹由五浊恶世众生障深慧浅,若闻说大乘不思议佛法,难生正信,抑或谤毁,是故释尊以智慧方便,从一乘实法,开演三乘权法(声闻乘、辟支佛乘、菩萨乘),所谓以三车诱引诸子出离三界火宅。若有众生,从佛闻四圣谛法,信受奉行,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偏真涅槃,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如羊只顾自己速出,不顾后面群羊,是名声闻乘。若有众生,求自然慧,闻佛为说十二因缘法,闻法信受,殷勤精进,乐独善寂,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鹿不依人故。

此二乘行人有一共同特点:出离心猛利,观三界如牢狱,视轮回为怨家,修行精进,如救头燃,断见思惑,证人我空,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然只是偏真涅槃(三百由旬之化城),离大乘究竟涅槃(五百由旬之宝所),尚大悬远。且二乘行人大多恋著于偏真涅槃之快乐,耽搁、滞留于此境界,得少为足,成就趣寂偏空及不发化以圆照之四果(不回心钝阿罗汉及辟支佛)。既除我执,未达法空,故为愚法声闻教。

大乘佛法论“空”,有四个由浅入深之层次:一者人我空,二乘行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了达五蕴法(色、受、想、行、识)中无我,此是藏教圣者所证。二者法我空,不唯五蕴法中无我,即五蕴亦空,此是通教菩萨所证。三者空空,不住此空,空亦须空,此是别教菩萨所证。四者空空亦空,一空到底,无有空相,毕竟空,无所有,无所得,具显为十八空(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为绝待不二之真空。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差别果位尚于世俗谛而言,若以胜义谛而论,无圣无凡,无缚无脱,毕竟无证,亦无证者。“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圆觉经》),是为甚深般若波罗蜜,此为圆教菩萨所证。

二乘行人,又称自了汉。诚如《妙法莲华经》中所述,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向佛反省禀白:“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此段表白,道出了二乘行人典型的羊鹿心态。若佛不予以应机性的教化引导,自然会取证偏真涅槃,成为钝阿罗汉,味著偏空涅槃之乐,闻说菩萨广修六度万行,庄严净土,饶益众生,自然不生一念好乐之心。

站在大乘佛法立场来说,取证偏真涅槃的二乘行人被视为“焦芽败种”,意谓菩提心芽焦枯,成佛的种子败坏,自然永远不得成佛。其严重后果,甚于下地狱的果报。是故,释迦弥陀两土世尊,本着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的悲心,以种种善巧方便,随宜说法,俾令二乘行人,回小乘心,信解大乘净土圆顿法,孜孜念佛,一意西驰,圆成大乘佛果,可谓婆心切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时为何只见莲花不见佛

问: 往生时,为什么只看见莲花,不见阿弥陀佛来也要...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

在家居士可以常替亡者助念吗

问: 在家居士,可以经常替亡者助念吗? 大安法师答:...

五逆罪都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恶女人、动物、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为什么我们不能...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同修: 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

念佛的十种心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

仗自力了脱之难,仗佛力往生之易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须知真妄原同体。 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和妄是同体的...

助念可以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吗

问: 助念的时候,助念人员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可...

《阿弥陀经》的三大注疏

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

【佛教词典】阿私陀

(一)梵名 Asita。又作阿私多、阿私哆、阿私吒、阿斯陀...

【佛教词典】遍法界身

指佛的真身,因佛的真身广大无边,周遍于法界。...

圣严法师《心怀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亲被称为慈...

一门心思先看净土经典

一般的人,特别是对于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触佛教,就...

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

朋友拿了一份报纸要我作个实验,我同意了。 问题一:...

莲池大师是如何面对汤厄(烫灾)的

【原文】 辛丑孟春十日,予随例入浴①,失足沸汤中,从...

【推荐】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我今天把《净土》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给大家介绍...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从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佛教徒缺的就是信心

居士: 印祖说过: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请师父详细...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

公平分配财产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亲,年老多病...

倓虚大师《念佛论》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

明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