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36愿)勤修必成佛道

大安法师  2024/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36愿)勤修必成佛道

愿文: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寿终之后,生生世世恒常修习离淫欲的清净梵行,直至成就佛果。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无数刹土,所见或有菩萨,虽有清净梵行,隔生即忘,难可相续;或现生得名闻利养,便生欲漏,犯不净行。是故悲心发愿,若他方世间诸修行人闻信弥陀名号,得光明愿力加持,安隐修习清净梵行,直至断惑证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愿体现了阿弥陀佛至极的慈悲,护念他方世界一切菩萨的修行。“诸菩萨众”主要是包含了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以及信位菩萨。若圆教七信位菩萨,已断见思惑,便永离不净行了。对于初发心的菩萨来说,在修道上最大的挑战,就是欲漏无明与爱欲,令诸众生长夜轮转不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要离开三界分段生死,一定要断淫欲。

然,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无明贪欲烦恼根深蒂固。淫欲坚固,称为“欲藏”,依止身心的染污。淫欲称为非梵行、污染行。“梵”是指居于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只有断了淫欲才有资格生到梵天,所以断淫欲法又被称作梵行。五通仙人虽然证到五种神通,但是由于未证得漏尽通,一旦遇到因缘使淫机发动,就会失去神通。如释尊因地作独角仙人时,遭遇淫女骑项公案即为佐证。《楞严经》中,阿难示堕摩登伽女之难,以显断欲乃是修道的根本。若不能断淫欲,纵然有多智禅定现前,悉入魔道。

淫欲的表现形态是火——生前是欲火,死后是业火。地狱境界由十种习气所构建,第一个就是淫习,所以地狱的境界常常表现为大火聚。火大是七大之一,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中,乌刍瑟摩尊者自述往昔淫欲心很重,遇到了空王如来教他神光内凝,观察四大,最后体解淫欲火的体性,性空真火,性火真空,就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得火光三昧力。由此乌刍瑟摩尊者就被称为火头,得阿罗汉果,成为护法金刚。

比丘戒重在解脱生死,生就是根本,即男女爱欲,所以,淫戒列在比丘戒之首。如佛陀教诫说:我无数方便说断欲法,断于欲想,灭欲念,除散欲热,越度爱结。我说欲如火,如把草炬,如履锋刃,如毒蛇头,如恶蝎尾,如轮转刀,如在尖标,如利戟刺,甚可秽恶,深可怖畏。常作此想,方堪道器。

受持淫戒清净殊为不易,即便没有淫欲的行为,但还有七种淫欲名戒不净。《十住毘婆沙论》云:第一,虽然断了淫欲,但是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第二,以染心闻女人的香味,同女人说笑;第三,以染心与女人相互注视;第四,虽有墙壁等种种障碍,但是以染心闻女人的音声;第五,先与女人有说有笑,后来虽然分离了,但还忆念不舍;第六,自己限定,在某段时间内断淫,然后等这段时间过去了,再去作淫欲的满足;第七,断淫欲是为了能够生到天上与天女享受欲乐,以及得到来世的富贵之乐。

因此,即便在事相上断了淫欲的行为,但只要具有这七种情形的任意一种,那都属于不清净,淫机还在发动。只有离开这七种事,才名戒清净。

因此,一定要在意念上深知淫欲的过患,深生厌离。凡夫的欲心深重,所以男女之间一定要保持距离,一定不能过多接触。按修道来说,证到大乘圆教初信位断了邪淫,小乘初果须陀洹方可断邪淫。然初果圣人,还会有正淫,需七次往返人间转生。由隔阴之迷,他仍会娶妻行淫。到了圆教五信位,相当于小乘的三果圣人,才断正淫,生到五不还天。证得阿罗汉果(圆教七信位),才断见思惑,永离淫欲,长揖三界,不受后有。

阿弥陀佛深知淫欲是修道的一个大障碍,所以就要加被他方世界菩萨众。以清净光摄照他方诸菩萨,令其常修梵行,直至成就佛道的全过程离开淫欲,心得清凉,不再去思念五欲的乐,而是以法乐为主。至诚念佛者,亦当生就能得此离欲证三昧的利益。明末龙裤国师住山念佛十三年,证念佛三昧,得皇帝供养,宫女为他洗浴,欲心不动,亦有神通,即为佐证。

我等众生投生于此五浊恶世,自己烦恼重,外面诱惑大,构成修清净梵行之巨大挑战。然吾人当生真为生死之心,视淫欲如火坑,执持六字洪名之金刚王宝剑,仰凭此愿加持之增上缘,伏断爱欲,径登西方,作莲池海会嘉宾,何幸如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到极乐后还会迷吗

问: 《妙法莲华经》说我们原来是佛,现在迷了,那我...

守培法师:念佛四十八韵

一 念佛最高古,能离生死苦; 托生宝莲华,安居极乐土...

【推荐】净土法门的本质要点

了解这个佛的本怀之后,我们也要把出生死、成佛道作为...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

短时间的修行就能把无量劫的轮回解决

净土法门下手的方法又极为容易,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禅--净土宗念佛法门的助行

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利益

「功德宝山神咒」的解释,我们还是讲最主要的内容啊。...

身罹绝症,听念佛号,微笑往生

身罹绝症,痛苦呻吟。听随身听,安详往生。 台中沙鹿有...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

大安法师:护法与附体

问: 护法能让进道场吗? 大安法师答: 第一天我看到...

如何看待缘起性空与道德训诫之间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佛教教义中的缘起空等教义,与世尊教导我...

【佛教词典】二种安隐住

【二种安隐住】 p0030   瑜伽二十三卷十九页云:此安...

【佛教词典】于世间无所取执

【于世间无所取执】 p0749   瑜伽七十卷八页云:云何...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

憍梵钵提得牛呞病的缘由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

念佛人也吃肉,应如何解决

问: 请问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样吃鸡鸭鱼肉,应怎...

星云大师《佛教丛林语言规范》

前言 语言是一种艺术,运用得体,则人际关系和谐,人...

用恒河水洗澡

罗阅祗国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长大后问母亲:我...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人世间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人世间最难以报答的就是...

忏云老和尚谈自己50年过午不食的体验

已经吃素的人呢?我看他们现在好多人练习日中一食,我...

心律法师:不要自寻烦恼

周一,孩子赖着不愿意上幼儿园,萧萧好不容易才哄着送...

对众生要有仁爱慈悲之心

一个学佛行人,得要有一个助人的道德情操,在家里要孝...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

问: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吗? 大安...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

星云大师《成人之美》

《了凡四训》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里,要随缘尽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