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来就没有障碍,只是我们想不开罢了

静波法师  2021/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来就没有障碍,只是我们想不开罢了

当我们被人误解而受到压抑的时候,不要总是希望通过申辩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谅解。当我们面对委曲、压抑、误会之时,也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必说:“我是委屈的,我是被冤枉的。”

大家知道,日本有一个白隐禅师。曾经有一对青年男女谈恋爱,一不小心生了个孩子。那个男的吓跑了,那个女的父母问她:“这个孩子是谁的?”她想了想,平时父母尊敬白隐禅师,于是说是白隐禅师的。她的父母气坏了,连咒骂带羞辱地把孩子丢给了白隐禅师。

这个老和尚回应说:“是这样的吗?”然后就为那个孩子乞奶喝。人们都嘲笑他,说他是花和尚。最后那个女的良心受折磨,看到白隐禅师遭受的讽刺、唾弃和白眼,最后终于对父母说:“那个孩子不是白隐禅师的……”那个跑了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她的父母赶紧向禅师忏悔,要领回那个孩子。对此白隐禅师依然:“是这样的吗?”从始至终地坦然面对。

可见,当此之时,我们不必急着去申辩,也不必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这就是修行。学佛不求尽如人意,学佛不求一帆风顺,而是面对逆境和遭遇的调整心态。

如果这样申辩和抱怨,就会产生人我分别之心的困扰,从而加深没完没了的怨憎之情。

这样就会恶性循环。我们永远不要恨别人,为什么?因为恨别人伤害的都是自己;即使伤害了别人,对我们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冤冤相报何日了?这句话一点都不会错。退一步海阔天空,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要坚持纠缠、计较地伤害自己和他人;要豁达,要自在,要原谅别人,正是解放我们自己。

人我心起,嗔报之火诞生,多年积聚的善法功德就要被毁。佛教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可谓火烧功德林,嗔恨之心害己害人。

我们应当知道,受压抑委屈是由业力而牵引的,是一种因缘果报。因为并不完全是自己的过错所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受压抑、受委屈之后应当学习忍辱波罗蜜,就是逆来顺受的改变和消化、转化。如果能够不自以为是地谦卑,即使受到压抑和委屈,那么又有什么可以被伤害的呢?

这个过程中,感悟不但没有什么实在的压抑和委屈,而且还要感恩自己通过压抑和委屈的考验,改变了我对于我的执着。就我个人而言因为回到这个地方,有了那么多的经历,所以成就了我自己的承受和消化能力。正如“回首但看年来事,青山妩媚景不同”,回想起来:顺境感恩,逆境锻炼。由此,应当真诚地感谢曾经的经历,无论顺逆,都是使我茁壮成长的功课。

曾经二零零六年的一段时间,我的腹部特别疼痛,原来以为得了肝癌。因为一位出家的正德法师,得了肝癌,四十二岁圆寂了;一个三十五岁的在家徐居士,也是因为得了肝癌去世了。于是,我以为自己得的是肝癌。因为疼痛难忍,咬着牙齿去讲《金刚经》,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后来才知道,那是带状疱疹,是民间所谓的蛇盘疮。那个痛苦真是无以言表,但是最后我还是走过来了。

还有,二零零七年,在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时,因为在寺院被老鼠咬了一口后发作,几次病危通知,差一点死在地坛医院。因为是鼠疫,所以想一想,活着已经是一个奇迹。

还有,二零零九年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我从六米多高的地方掉到石板上,差点没有摔死……我依然强撑着去沈阳大法寺,参加照元和尚的升座法会;依然坚持到新加坡毗卢寺讲解《永嘉大师证道歌》,白天躺着,晚上讲课,坚持了八天。

想一想,生命不再属于个人,因为有信仰,不能白白活着。我很幸运。我所在的佛教协会十三年换届时,圆寂了七个人,离开了六个人,我竟然还再活着。想一想,自己何其幸运?因为无比幸运。所以个人的压抑和委屈已经不重要了,过去的已经烟消云散了。只要知足,就很快乐,就应该努力发挥生命的价值,努力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尽志无悔。

相反,我们在受压抑、受委屈的时候,不再是怨恨,而是靠忍辱精进力去改变、去消化,把逆缘变成修道顺缘,这正是修行之道。

《十大碍行》对我来讲很受益,同别人分享,彼此更多人的受益,应该是佛教徒发菩萨心、行菩萨道的践行。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如果我们都把它当作锻炼、训练,当作考验,那么最后都能面对和接受。如果只是当作了委屈、倒霉,那么最后我们就会被隔在这一边,不但成为障碍,且又白白遭受苦难,浪费了生命和慧命。应该说:从来就没有障碍,只是我们想不开,都是我们心里的问题罢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

为什么一梦见保家仙,身体就生病

问: 我妈妈信仰佛教几十年了,现在除了住在家里之外,...

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

嗔有发怒、生气之意,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不如己意的...

这段障碍一过,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现前了

你听很多的经啊,你对事实上,你不能进入你的心,效果...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

【推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事生生息...

自私自利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静波法师:浴佛法会开示

我们都害怕死。当我们吃饱的时候,将不思人生苦恼。所...

放下对死亡的担忧

面对现实,任何生命都怕死!但不死又不行,谁又不死呢...

佛教徒不可欺骗蒙蔽共同财产

所谓欺罔共财,就是欺骗蒙蔽共同的财产。比如两人合伙...

【推荐】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佛教词典】八十一科

乃指大藏一览集卷三所录之般若名相八十一科。此即:五...

【佛教词典】解脱幢相衣

(衣服)袈裟之异名。袈裟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为邪所...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推荐】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

分心散乱的对策

其实除去五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

佛号助念过程中,可以夹杂其他吗

问: 常见一些出家师在荐亡助念往生过程中,以超度仪...

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请大家看第四段:转短命为长寿之法。这一段主要是针对...

为什么要祭拜祖先

问: 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 方海...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