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的三大纲目

净慧法师  2018/09/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的三大纲目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么新鲜,只是老生常谈。但是佛法乃至世间法,总是一番提起一番新,尽管千言万语佛祖都已经讲过,但我们此时此地,再把它提出来加以阐释,可能又有一番新的意义。学佛的三大纲目就是持戒、修定、证慧,这是我们学佛的下手处,也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总纲。

首先要持戒。持,就是受持、坚持,持之以恒;戒是戒律。戒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应该做的就不去做,这叫止恶;另一方面是应该做的就必须去做,这叫修善。持戒无非是这两方面的意思,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戒律上,止恶叫止持,修善叫作持。该止的不止,固然是犯戒;该做的不去做,同样是犯戒。所以说“诸恶莫作”你做到了,如果“众善奉行”做得不好,做得不够,那还不是持戒的完整要求。

各位在学佛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消极理解持戒的意义,以为持戒就是这不许做,那不许做。要知道持戒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家、出家的戒律都是一样的,只是层次有所不同。在“诸恶莫作”方面,在家的戒律要求得松一些,而出家的戒律则要求得比较严格,但在“众善奉行”方面都是要以利他为自利的出发点,广行众善这方面的要求,在家出家是一致的。

所以学佛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持戒,只有把戒持好了,使我们的身心有所约束,不受外界的于扰,才有可能修定。定,指的是禅定,是一种令心专注而不散乱的修行,也是一种凝然寂静的状态。禅定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既包括禅宗所说的禅,也包括其他宗派所说的禅法、止观、观法等。有的居士说,我打坐只会念阿弥陀佛。这对嘛,念阿弥陀佛同样是修禅定,你念到一心不乱、念念分明,就是“念佛禅”。

还有的说我就会持大悲咒。持大悲咒可以让纷乱的意识平息下米、安定下来,这也是修禅定。所以,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门都不开禅定,离开了禅定,佛法就没有基础了;同时,佛法的一切修行法都由禅定所摄。因此要扎扎实实地修定,有了定,才能发慧、证慧。

慧,不是小聪明,不是世智辩聪,它是由于持戒、修定而引发的一种高度准确的抉择力、判断力,一种极其敏锐、透彻的洞察力,它能使我们断除烦恼、趋于觉悟和解脱。这种智慧又名般若,因为是人人本具,不是从外面获得的,所以说要“发慧”、“证慧”。

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是究竟。这三者的次第,我们通常是按持戒、修定、证慧的顺序排列的,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当修行到一定程度,这种顺序又可以倒过来,由于有智慧,有抉择力,你修定就会事半功倍;有了甚深禅定,那你持戒就能够不持而持,自自然然,亳不勉强,每时每刻,一言一行都在戒律中,但又不觉得有戒律的约束了。

总之,我们学佛要以一颗平常心,按戒定慧的次第踏实去做,千万不要追求玄妙,不要幻想到哪里找一个老师,一夜之间就能够得到多少多少的受用,一下子就能转凡成圣。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根机,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不要说一夜之间转凡成圣有其可能性,就是一念之间转凡成圣也是有可能的。但在末法时期,即使有上根利智的学人,要能够找到明眼善知识,也很不容易。更主要的是,一念之间转凡成圣的奇迹也是从长时间甚至是多生多劫的踏实修行中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佛是要转换身心气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们长期的积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无明烦恼不断地在持戒、修定、证慧的过程中断除。许多人只是羡慕祈求佛善萨在果位上的神通智慧,却不注意他们在因地上付出的艰辛努力。我们要觉悟,要得神通,应该从哪里下功夫呢?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下功夫,要从最平凡的一言一行下功夫,要在举心动念中下功夫,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戒定慧三学是学佛的总纲、修行的总纲。所以我们常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们能将这件事念念不忘,修行就一定会有好的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什么都修不进去,你就念地藏菩萨圣号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圣严法师《不要发空愿》

我们常常听人许愿说:我希望、我想要、我愿意......。...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

【推荐】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看虚云老和尚如何演绎轻安

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脚步很轻,说话声音很柔软、很...

打坐时九个调身步骤

正式打坐的时候,关于调身有九个步骤: 1、对座位的要...

赵州禅的两个特色

赵州和尚,法号从谂,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佛教词典】辟支迦佛陀

(术语)Pratyekabuddha,略曰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

【佛教词典】二足

福足和慧足。在六度中,般若是慧足,其余五度是福足。...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

不可思议的《法华经》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每天诵念一部法华经,从经上他得...

【推荐】《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祸害,动辄让人丧身失命,...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鱼朝恩。有一次,国王接见一个老...

圣严法师《泰然面对众生相》

要如何修?我常说,人要站稳现在而往未来看。有的人老...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

以忍来圆满人生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都是海阔...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活的坦然,活的舒畅,活的快...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佛学漫画】《净土圣贤录》生死大事,在此一举

百劫千生的生死大事,就在此一举。你要努力直往,不要...

慧律法师《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