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法圆融才能够行于中道

净慧法师  2018/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法圆融才能够行于中道

打七以来有不少人递了一些条子,提了一些问题,也谈了一些体会。总的来讲,在念佛那边,比较注重事相,事相方面有障碍,不能够圆融;在坐禅这边,又偏重于理的方面,与事相有时不能够圆融,各有侧重。

另外从总体的情况来讲,男众往往多侧重在理上,在事上不能够圆融,女众又在事上比较注重,事与事之间又有障碍。还有一种情况呢,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往往在理上容易走入一种空洞的状态,文化层次比较低一点的人,修行比较认真的人,他在事上很注重,但是在佛理之间不能够彼此融会贯通。

学佛修行圆融很重要。圆融就是讲每件事物都有差别性和平等性,也就是说每个事物之间,都有其特殊性即个性,那就是差别性;又有它的一般性即共性,那就是平等性。个性与共性之间,差别性与平等性之间,往往不能够做到圆融。

圆就是要承认每一法都有差别性,融就是尽管各有差别性,但又有平等性;圆就是每个事物都应该在它本身的范围内法住法位,融就是每一个事物不是孤立的,相涉相即。

总的来说,我们学佛的人,要在两个方面做到圆融,一个是人,一个是法。

人与人之间,自与他之间,应该要圆融,就是要认同每一个人,有他的差别性,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融。

圆融不是一个事物取代另一个事物,一个人取代另一个人,而是彼此相互尊重,然后才能够相互融那才叫圆,那才叫融。法与法,事和理,事与事之间也是这样,每一事每一法都有差别性,在承认其差别性的前提下来融,而不是以事来废理,也不是以理来废事。

这样你在理上认识得很透彻,从理上来讲一切法缘起无自性,一切法从本质上来讲是平等的。从本质上讲,佛与众生是平等的,烦恼与菩提是平等的,生死与涅槃是平等的,这毕竟是理上的事情。那么在事上,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要让烦恼即是菩提,“即”可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怎么样才能“即”得了呢?“即”不是当下等同,上根利智的人即可以当下等同,像我们这些薄地凡夫,即使你能够在见地上当下等同,但是七识里的妄想烦恼活了,一事当前,不是菩提在做主,还是烦恼在做主,你还是“即”不了。在理能等同,在事上就等同不了,生死与涅槃亦复如是,所以要承认事的差别性。

我们做功夫就是要在差别性上做功夫,平等性是见地,差别性是功夫,要把差别性和平等性真正地等同起来,这个过程还很长。

差别性就是我们众生和佛不同,平等性就佛与众生没什么不同,两者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是圆融的,是圆融又有差别。消除众生与佛之间的差别性,就是我们用功修行的根本目标。

我们修行不能凭空捏造,不能说空,不能在空中建楼阁,一定要脚踏实地的来做。不脚踏实地的来用功就会成狂妄,一旦狂妄以后就不可救药了,他觉得没什么行可修,没什么戒可持,现在就是佛了,跟佛一样了,那样的人实在是不可救药。

我们在理上要明白,在事上要认真,这才真正叫圆融。圆融不是一个代替一个,不是一个吃掉一个,而是要在法住法位的前提下,相即相入。学了佛法的人应该是容易懂得这个道理,要说不好懂,什么叫“相即相入”,和天书一样。

所谓“相即相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一事和彼一事之间都有给对方提供存在、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完全孤立的事情,这就是缘起法最基本的道理。

从缘起法的角度来讲,一切事物都是相即相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水的成分同时也住着地、火、风,风的当中也同样有地、水、火,一个事物绝不会是孤立存在,不会是纯而又纯的,纯而又纯的事物是不会存在的。

学佛千万要记住,不能在法与法之间、事与理之间、自与他之间,起种种的执著障碍,不是强调到事一边,就是强调到理边,总不能圆融无碍。

强调事一边去了,供了十尊菩萨,我烧了一支香,这一支香究竟供给哪一尊菩萨呢?心里有了疑问,在心里面得不到平衡。他竟然以一个凡夫的见解去衡量佛,以为这一支香供了阿弥陀佛了,就没有供药师佛,供给药师佛了,释迦佛又没有。他竟然这样看问题,他不知道佛佛平等,法法无碍。

偏执在理上的人,既然我与佛同,既然在究竟的理上,佛和众生都是个假名而已,那么还有什么佛可拜呢?就不用拜佛了。这也是一种偏执,这个东西非常害人,所以说“宁可执有见如须弥山,不可执空见如芥子许”。因为你执空见如芥子许,你就断了善根,断了善根,那就不可救药。

今天讲圆融,要从人方面自他圆融,要从法方面理事圆融,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修行不至于偏在哪一边,而能够行于中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不着相

【佛学漫画】不着相...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

古人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 我是一个生死凡...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

神经系统是受心理的影响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圣严法师: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

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刚陷入七情六欲的泥淖里时,...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我身有无

有人旅行远方,独宿于空屋中。半夜里有个鬼,背着一具...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打坐时九个调身步骤

正式打坐的时候,关于调身有九个步骤: 1、对座位的要...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入禅之门第二讲:达摩禅法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禅本来...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

【佛教词典】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凡二卷。唐代法照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略称五会...

【佛教词典】史利伐依斯那伐派

史利伐依斯那伐,梵名 ?rīvaisnava。为印度教毗湿奴派...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众生的共业都在面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扭转狂澜。但平...

圆瑛法师《放生开示》

此次北来讲经,辱承诸位欢迎,并聘为本会名誉会长,不...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问: 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病,总...

【佛学漫画】既然明白世间是苦,为何不把苦卖掉

如此的贫妇,对净土法门一无所知,只是念佛数年就能预知...

心清净了,任何地方都能清净

现在很多都市人,因为由于生活紧张的关系,非常的烦躁...

绕佛一匝得授记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城中有一位婆...

受持八关斋戒的12条利益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条: 一、脱离病苦 《...

六字明功德颂

嗡 能消除天界生死苦, 嘛 能消除非天斗争苦, 呢 除...

大事缓处理,小事急处理

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不断,每天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大家...

狗妈妈火海救子

近日在智利南部的一个城市,一只德国牧羊犬上演了火海...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