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净慧法师  2018/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什么叫禅”,一个是“什么叫当下”。

“当下”就是现前的一念心。禅在当下,生命在当下,生活在当下,迷惑在当下,觉悟在当下,由觉悟所生的觉的感受、受用也在当下。我想,世间的一切,物质的也好,精神的也好,文化的也好,只要我们生命去感受它,都是当下的。只有当下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当下所接触的东西,如果那一念心是无分别的,没有你我他、没有好与丑这样的一些分别,所接触的那个事物,佛教叫作实相。

那完全是用感觉去接触它。佛教把感觉叫作现量。现量就是感觉的知识。用现量去接触一切事物,这一切事物就是原原本本的。没有任何的分别心,我们是用心的原态去接触外在一切事物的原态,这个时候的感受,就是禅的感受。到了第二念,就不是禅的感受,那可能就是知识的感受。禅的感受离开了知识,所以叫现量,是当下的。知识的感受是要思维,要分别。

所以,禅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此心不是一个完全的精神状态,不完全归结于精神的范畴。如果完全归到精神的范畴,这一念心,它就没有落脚点,没有对象。这一念心如果完全没有对象了,那也无所谓当下不当下、感受不感受。

所以,只要一起心动念,它一定是心和对象,也就是说,心、精神和物质是同时体现出来,没有谁先谁后;既不是心在前,物在后,也不是物在前,心在后。

因为一切的东西如果没有生命去感受,都没有任何的意义。

只有生命和外在的一切产生一种共振的时候,这一切的意义才产生了,一切的东西才真正有意义。

所以说,禅就是我们眼前的一念心。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一切的法就是万事万物。

佛教有一部很有名的论典,叫《大乘起信论》。这部论上面讲,“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就说我们当前的这一颗心,包含了世间的一切法、出世间的一切法。世间的一切法,就是所谓世俗的;出世间的一切法,就是所谓超越的。

我们现前这一念心,它的本体,就是我们佛教所讲的“真如”。

如果这一念心和真理、和真如、和实相不相应,那么这一念心的价值,就没有什么意义。只因为我们这一念心,它是和佛教讲的究竟的真理不二的,所以我们把握现前的一念心,就能和佛教所讲的究竟的真理保持一致。究竟的真理就叫“真如”。真,就是不是虚谓的、不是虚构的;如,就是说这种事实无住的状态,或者说空的状态、原生的状态,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它是如。“如者不变,真者不假”。因为它是一个规律,是一切事物的原态,是一切事物实在的相状,所以把它叫作“真如”。

那么我们现前这一念心,就和一切事物的原态,心的原态保持一致,所以它“不向前际去,不向后际来,亦不在现在住”,叫做三际不住,“以无住为其种性,以当下现其受用”。所谓际,就是边际。前际指过去,后际指未来。当下,就是指我们眼前这一瞬间。这一念心“不向前际去,不向后际来”,当下的这一念,它也是一直都在延伸。如果我们的智慧观照能够每时每刻地把握这个当下,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有真正的生命的大智慧。所以,以当下来显示“一切法无住”这样的一个规律的作用。

《维摩经》上面讲,“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一切法本的根本是什么?一切法的根本就是无住。所以,无住是一切法的一个总的规律、总的形态。

刚才我讲到,所谓无住,就是说一切都是可以突破的;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不是固定的。所以叫无住。世间万事万物是无住,如果我们的心是有所住,这就产生了矛盾。如果万事万物都无住,我们的心也是无住的心。那就是这个样了。心有住,万物无住,就是这个样子,总会对立。一对立,就有痛苦;一对立,我们就不自由,不自在,不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不自然。不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不拿佛法做人情——记来果老和尚二三事

一、高旻寺革除经忏 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

【推荐】「心霾」比「雾霾」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

心就像是一座寺庙

有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

心与性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

亲见虚老真功夫,方知机辩不是禅

光绪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

回光返照是观照什么

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推荐】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

生死的难关才是真正的难关

把这座寺院修好了,本人刚好八十岁。在修复这座寺院的...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入禅之门第二讲:达摩禅法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禅本来...

【佛教词典】受用建立

【受用建立】 p0728   如义施设建立中说。   二解...

【佛教词典】无明相状殊胜

【无明相状殊胜】 p1079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六页云:...

佛教的「八吉祥」

相传世尊释迦牟尼佛降生之际,天人敬献「八吉祥」为供...

若不戒口吃素,这些地狱果报可能有的受

大家诵《地藏经》,讲到光目女的母亲曾在地狱受极大苦...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

基因即是业力

生命的密码,根据现在的科学家说,已经研究出来了,那...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

好为人师的老山羊

一个凡事都爱摆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它...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

怎么知道你今生有价值呢

这个人天乘,其实《阿含经》里面不是只有出世间的四谛...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