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李炳南居士:快刀斩乱丝

李炳南老居士  2011/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于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间的圣人,时候到依然得死。只有出离世间的圣人,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但是佛也非一下生即是佛,是经由逐步修行才证得佛果。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所以大家必得相信人人得死。可是“死不得啊!”因为死后必在六道中轮回,而六道中“人天”难得,堕落三途就苦不堪言了。

唯识宗有所谓的三量,其中“量”字,就是“分寸”、“斗”或“称”的意思。物品经由天秤称量,就有了标准与凭据。至于教界的纷争,当如何折衷呢?就要依圣言量,也就是以佛所说的话为斗量、为标准。这样正确答案出现了,修行就能有所依凭。比方说大家修净土宗,修得如不如法呢?如法就是净土宗,不如法就是“乱丝无头”。

我们净土道场,讲究的是“净’字。修行人不是到道场中求热闹,而是求功德与求善根。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最大的善根,只要你念到心净了,就是居于净土。若心中不净,乱其八糟,就是前面说的乱丝无头。如此心里一时是这,一时又是那,必不能得到真实利益。

所以参加打佛七是求一心不乱,必须念念在佛号上,这样才能往生。反之成天念这经念那经的,毫无修法次第,就是”乱丝无头”了。大家果真信了,六字洪名,就能证果位。不信,把喉咙念破也是枉然。

求一心不乱是佛金口宣说的圣言量,净土宗最重要处,就是带业往生。业是业力,你造的业,还在身上带着,这就是烦恼,只要将烦恼伏住就可往生,断了生死才叫涅盘。这都是佛所说的,如果怀疑佛说,认为不对,那你还学什么佛呢?以下讲一首偈作为警策:

六字以外皆非一,难与弥陀感应时,圣量是佛亲口说,愿汝快刀斩乱丝。

六字是“南无阿弥陀佛”,除念这六字外,其余皆非一。你在念佛,心在干什么呢?心不在六字上,就不能与佛感应。“乱丝无头”这老言语,是圣言量。一团乱丝,了无头绪,几时才以能抽定呢?愿你拿把快刀来,马上一刀两断,就一心了,就不乱了。

阿弥陀经上,明明说有极乐世界是由金、银、琉璃、赤珠、玛瑙等所庄严,这都是佛所说,如果你不信,偏说喜欢青草地,那就只有各随其类了。既信净土宗,须知最要紧全在这六字上,大家别说它浅,如果解悟得深,就深;解悟得浅,就浅。全在个人啊!同修们!赶快求一心,快刀斩乱丝,佛语不虚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李炳南老居士文章列表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

峨眉山镇山之宝通永老和尚精进念佛开示

踏实修行 精进念佛 简单介绍: 上通下永老和尚,是当今...

净土行人勿定往生时间

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 那个...

应该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

问: 我学佛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示现了一下。我现在应该念...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

印光大师谈往生极乐的条件

1、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 净土法门,以...

从医学角度谈临终三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不忙歌

念佛能以转逆境、消灾难、生极乐,这是何等的大事,偏...

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

李炳南居士对邪淫的问答

问: 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佛教词典】无能胜金刚形像

(形像)黑色忿怒相也,有四面四臂,面上并有三目,有...

【佛教词典】鸟居

乃日本神社、佛寺所建立之牌楼。又作鸡栖、神门、衡门...

法供养的内涵意义

在诸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为第一。那什么叫法供养呢?...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推荐】临终时所发生的五根和四大的分解

死亡,那终将来临的一刻!那不知何时会来,也许随时会...

慧律法师《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

【推荐】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适合一切修行人

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的这个特点是适合一切人去修...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

莫教错过眼前事,无限春光不再来

初做功夫,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内,遇境生疑、逢缘理会处...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们受戒,就要以戒为师。一个人,今后在佛...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信属般若慧,疑为诸罪根

众生疑惑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的疑惑是从二元对待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