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梦参老和尚  2013/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无论多深的法,多浅的法。如果不能跟你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那你学他有什么用处?法深也好、浅也好,能运用到你生活当中去,能使你的生活养成这么一个习惯,按照佛所教导的去做,这就是缘起。依着佛所教导的去做,你一修行,就是性空。性空了就是明理。性空这个理就是心理,心理不是我们现在的这个妄心所知道的心理,是说你的性。凡是说到性,就是种子义,性能生长一切。这个性也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性。

是我们的真心,我们要把一切缘起归纳为一心缘起,就是当你起心动念想一件事,这件事你看他合理不合理,合符情理、伦理、法律的法理,你在这个国家住就得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制,你到那个国家就得尊重那个国家的法理,不然你就违法,主法人要制裁你。到哪个国家去,你先要懂得一点那个国家的法律,你才不会犯法,这叫法理。但我们佛教是讲性理,这个性理就是佛理。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缘起性空义。

我们讲缘起性空最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现前境界相,这是最重要的。这一切缘起的现象同我们所学的佛法,我们用佛法修行,这个现象跟我们修行有什么关系?我们是修现象呢,还是修心里呢?现象是事,举一个例子吧,我们上街买东西,这是现象啊,买东西有时候讨价还价,回来发现被骗了,心里不服气,要找他,这就是现象。

不过学佛的人,被他骗了,会说:或者我前生骗过他吧,算了。我们一般的佛教徒都是这种心理,我们认为很对的了,实际上不对!为什么不对呢?他骗你了,你原谅他,你把他观想成过去生的果。他又骗第二个人、骗第二个人,他一直骗下去,那不是让他造业吗?那怎么办呢?你用不着跟他争吵说:你这个骗人的生意挣不到钱,挣到钱也不能持久。这个佛理就隐在其中,不跟他起争执,也不让他赔偿,那道理一定跟他说清楚。这叫学菩萨道,这就叫说法度人。要不然你跟人讲一大套说:佛所教的,在《阿含经》怎么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怎样说的,认为这样才叫宣扬佛法。错了!这样你是宣扬不通的,没人听你说教,谁听你说教?

把佛所教的理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这就叫佛法。用佛法使他觉悟,使他明白觉悟的万法。你的日常生活中,所有外边的境界相的一切现象,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生活禅开题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

梁漱溟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算是比较活跃且具有一定影响...

【推荐】爱女的离世,让我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顺境之...

圣严法师《因果法》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龙施女得佛授记因缘

过去,佛陀带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及五百位诸大菩...

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

我们把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简单地说明一下。 第一种,是...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你执着什么,就对治什么

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

一代高僧梦参老和尚于五台山安详示寂

当代佛门耆宿梦参长老,于2017年11月27日下午16时30分...

【推荐】《地藏经》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

《地藏经》每一品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生怎么样做?死...

【佛教词典】十法明入

【十法明入】 p0111 瑜伽四十八卷六页云:云何菩萨觉分...

【佛教词典】得意忘言

(术语)不拘泥于文句以味其真意也。僧肇之宝藏论曰:...

白居易与佛教之因缘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称...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取自心」,第一个自心是六根的明了性叫自心。去...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

原文: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原文】: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

宰相张商英的佛法修行之路

吾学佛,然后知儒。这句在历代士林学子中广为流传的肺...

有一天善根发动,不得不学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护法,叫做须达长者,...

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

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

只看到挥杖鞭策的外相,见不着无相的慈悲

有一天,一头迷路的鹿跑进高山寺境内,明惠上人看了连...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