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随顺世缘除烦恼

明一法师  2012/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断烦恼》,讲了当我们有了高素质,有了觉悟之后,我们就不会再去埋怨自己命运不好,并且不再关心命运好与不好;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并且落实去做;就会明白,行无为法的好处,并且按照努力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就会明白要对自己看不习惯或者说看不顺眼的事情进行包容,并且这样去做;就会少很多的烦恼;就会……这样随顺世缘自然也就没有挂碍了。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也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一些似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纠缠或者说纠纷,好像很难逃离,无法回避。好像如果不进入这样的纠纷,人就要活不下去了似的。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再深入去发现,就会明白并且看透,只要自己精进努力,还是有办法解决的。而且,这样的事例还很多。

比如说北方收麦子,麦秸都扔掉了,在南方麦秸是要分给大家烧火煮饭,分麦桔时还得用秤来称,秤高一点低一点,那些妇女吵得不得了。四十多岁的人如果出生在农村,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因为,如果得不到这些麦秸,的确很麻烦,好像要没饭吃了一样。

那固然是一种经济困难的表现,也说明人在利益面前真是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在那种比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一个人被逼得好像非得那么小气不可,你大气了,你就会饿肚子。其实不然,如果多花点时间,去远点的地方或者想别的办法还是能解决问题的。

关键是我们愿不愿意去多花时间和精力去那样做,有没有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佛教来说,就是有没有精进努力?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三十七道品有五个是要我们精进的。自己从小是有这样的经历的,但是自己的办法就是到远一点地方,去与人无争的地方去探讨。当然哪个时候没有这个觉悟,只是生活环境所迫。

当然这是经济比较困难时期的一种计较方法,现在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计较的方法又不同了。可以这样说,现在的计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看看大家的生活压力就会知道。现在的人谁也不愁吃,谁也不愁穿。可是,现代的人,烦恼反而是有增无减。

所以说,作为烦恼,病根子还是一样,还是那个我执作怪;还是我们自身素质没有真正的达到优化的水平;还是一种缺乏智慧的表现。那么,对待人际关系时,我觉得要化解烦恼,要使自己不被烦恼所困扰,首先一条就是要求自己,要优化自身。

《六祖坛经》更绝,直接就不让我们去看这些。说:“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若是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这样就直接杜绝了我们因为缺少觉悟而带来的烦恼,让我们与烦恼有尽量少的接触,使得自己修行的道路顺畅一些。

当然,要求自己不容易。往往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总是从自我出发,怕自己吃了亏,怕自己上了当,怕自己丢了面子。有时候即使占了便宜,也感觉这个便宜还占得不够,会有种种的理由多吃多占,不多吃多占,就好像吃亏上当了。这样的人,自己小的时候,见得特别多。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我们就能走出烦恼的深渊。只要我们秉着佛教教导我们生活的精神,秉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无为做法,我们的烦恼就能淡化,就能减少。从而走上自利利他的菩萨之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融洽,才能和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和谐自他,和谐社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请不要预支烦恼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

抱怨的危害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

障碍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坚持

以前我读佛学院,我们的教务主任在新生训练时,他在黑...

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当中我们自己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别人也得到一...

出家是为了什么

问: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应何去何从? 证严法师...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天下第一菜:大白菜

慈禧晚年时,得了一场重病:高烧不退,且口干舌燥、咳...

金明法师《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主席、各位同学: 今天承贵大学佛学会之约,来此演讲...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 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

人生七苦

第一苦:生 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

【佛教词典】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

全一卷。略称法界观、法界观门。隋代杜顺述。本书原不...

【佛教词典】达保哈解

(1077~1152)西藏名 Dwag-po lha-rje。西藏佛教迦尔...

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的不同

净土法门跟通途佛法不一样。首先通途佛法讲信,净土法...

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念诵普贤十大愿的功德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

无念、无相、无住

彻底觉醒不空过此生 在禅堂里面七天,可能每个人都能有...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

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

这个净土法门: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这一点一定...

歪打正着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犯错,不同的是面对错误的态度。...

「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问: 请问法师,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关...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受戒后在心中会产生什么效果

我们受了戒以后,内心当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内...

【图】惟贤长老弘法足迹

2009年4月,惟贤长老出席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