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  2017/04/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请问法师,“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关于这个问题,原来在八十年代有些人曾有个观点,认为净土法门一定要消业才能往生,带业不能往生。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净土法门的胜异方便就在于“带业往生”。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无量劫以来,由贪瞋痴,鼓动身口意,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如果这个恶业有体相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了,我们又怎么能够消得了呢?

如果说念佛法门一定要消业才能往生,那就谈不上是慈悲至极的法门了。这个易行道,也就成了难行道了。

生死的苦海那么漫长无边际,如果要消尽业障才能往生就等于要我们自己游过去了;自己游过去,那么就不是乘阿弥陀佛大愿船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净土法门一定是能够带业往生。

但紧接着又有人说,“带业往生是可以,然而只能带旧业,不能带新业”。这句话好像听过去有道理,实际上完全不正确。

何以故呢?因为我们只是凡夫众生,即便信了佛,即便念佛,可我们还是在造业,举心动念都是业啊。我们一天到晚所有的念头,都是业啊,念念都能成形,念念都在轮转啊。

试问我们一天有多少时间是把念头放在佛号上?多少时间放在五欲六尘的贪瞋痴慢疑上?每天的心理不是都在造业吗?念头上的业甚至还直接表现在行为当中,所以怎么能说一个人信佛之后能不造新业呢?肯定是有新业的。

但是阿弥陀佛慈悲就慈悲在这里,净土法门殊胜就殊胜在这里:在这个造新业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还能够对阿弥陀佛产生深信切愿,还能够在无边的烦恼里面有持名念佛这条白道,就能决定往生!这是从理体的本质上来说的。

但是从事相上我们不能说“既然能带新业往生,我就放心大胆地去造业”,那样是不可以的!

我们念佛行人一定要在行为当中努力做到净业三福,要尽量跟阿弥陀佛的身口意三业趋近,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持戒。

当然末法凡夫众生的烦恼习气很重,持戒未必能持得清净,但是态度上一定要朝这方面努力去做。

这样我们也不要担心所谓的旧业新业,一切新业旧业,自性本空。我们能念的心恳切,所念的名号真实,两个真实加在一起,就好像飞机到云层上面去了,就是另外一个境界。所以不要担心这些问题,信愿持名是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问: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知义法师答: 这个...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

八种方法使净土法门成就

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

修净土法门获得真正的长生不老

世人想求长生,殊不知修净土法门正能获得长生不老。 昙...

太平间是我们最好的大学

问: 弟子经常要路过太平间,就感觉害怕,请法师开示...

如何消掉业障

消业障在佛法当中也算一个重要的科目,但是我们要有一...

【佛教词典】三逆

(术语)提婆达多造三逆罪在生坠于无间地狱:一、破和...

【佛教词典】由他识转变有杀害事业

【由他识转变有杀害事业】 p0523 唯识二十论十页云:若...

极乐六尘皆说法

又,若据法所显义,则无非佛事。如香饭光明等,当知法...

圣严法师《念佛的人有三种,你是哪一种?》

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

念佛的八种相应法和三种不相应法

念佛八法 第一、摄心念:把心收摄起来,即所谓:都摄六...

不畏艰险的学问僧

学佛要精进,而精进需要忍辱与耐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

【推荐】怎么理解「业力先牵」与「十念往生」

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秤,重者先牵。如《观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极赞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像赞 悲哉众生无所恃怙,孤露竛竮如逃逝子。...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捕鸟人

过去有个深知鸟性的捕鸟人,每次外出捕鸟不曾空手而返...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

成功人士的11个好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功。有人想成功地减肥、学吉他,也有...

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音菩萨,得蒙脱险之经历

1944年春,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