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净界法师  2016/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信愿本来就是一种观慧。愿力是一种智慧,信仰也是一种智慧。对不对?持名当然是一个止,就是无分别住。但是你要培养坚固的信愿,这是一种观慧所摄,是专注力跟观照力。其实每个佛号都必须有专注力也有观照力,两个都要有。你要调伏要引导佛号,对不对?你不能只是一路念。修行人刚开始只管念佛就好了,因为你问题不大,你遇到的都是表层妄想。

但是当表层妄想调伏以后,你开始面对你的无始妄想。我跟你保证,你这个佛号绝对不够用。如果你念佛念到第十天,你就知道怕了,你根本不是它的对手。那势力之猛,那时只有用智慧面对了。你用佛号压它试试看。所以很多人念佛念到最后发疯,就是这样。你不能跟它硬对治的。所以般若波罗蜜是说,你要找它的根,从根本上去对治,你不能在作用上跟它对治。因为它那种虚妄的力量很大,你必须从它的根——觅之了不可得着手。这个我们无分别智会说到。

佛陀对治妄想是非常有方法的,他是用方法。一棵树充满了毒的水果,最好的方法,是把这棵树从根切断,是吧?

所以念佛,你不能只是一路念佛。诸位!为什么不能一路念佛呢?因为你流转太久了,你心中有很多的执着。如果你是一张白纸,开始念佛,如果你今生才有生命,你什么观都不要修。我们之所以要修观,是因为我们无始劫来在流转当中,随顺于妄想、随顺于娑婆世界的力量太大了。你现在要顺从本愿,要先把顺从娑婆世界的力量先消掉。

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只欣求极乐,要多一个厌离娑婆?这就是一种抉择。你放弃了娑婆世界,欣求极乐世界,这就是一种观慧。佛教所有的修行,一定有止,一定有观的。外道只修止不修观,佛教一定要有般若波罗蜜。只是说每一个法门的观慧,它的内容不太一样,重点不太一样,但是一定要智慧,没有例外。大乘佛法的八宗,没有一个法门是不需要智慧的,没有!当然净土宗的观慧跟一般圣道门的观慧,它的重点不太一样。我们重在调伏、引导,我们不重在断,你只要调伏就可以了。它一方面调伏,一方面修皈依,对弥陀的皈依,两个双管齐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

思想不改变,生命的历史就不断重演

为什么我们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忏悔...

助念可以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吗

问: 助念的时候,助念人员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可...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么容易,感应不上,也是往生不了...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云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内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一个小和尚跑去求...

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问: 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了幻法师答:...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佛教词典】鬼窟里

禅林用语。又作假解脱坑。幽鬼所栖之处,即闇黑之处;...

【佛教词典】文法学派

在古代印度,语言系作为一种思考之对象,然在吠陀(梵...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加持,但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不承认自己是佛祖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

未证无生法忍,浊世度众无有是处

证到无生法忍,你是法身大士,你来这个世间就有宏誓的...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梦的意义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

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

生死关头不迷惑

在觉的能力处于选择新的使用工具的关口的时候,完全要...

星云大师:内心的无限潜能

宇宙万物都有它的性能,性能好的物品持久耐用,性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