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大安法师  2023/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由于发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把这一念发心的功德回向往生,能得到上品下生的位次,哪怕其他的修行一概都没有做。

但发无上道心,怎么发?善导大师是这么注解: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就从现前一念厌离娑婆世界的苦下手,这很方便,很善巧。由这个厌离心就激发了欣慕极乐世界的心。

那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去?不是享乐去,是在那里证到无生法忍,成就自己的大悲心和福德智慧的。成就了福德智慧,还要回到娑婆世界,生死苦海,烦恼稠林,去普度一切众生。由于自己感受到这个世间的苦,一切众生都在苦难当中,只是很多众生还是麻木,不把这个苦体认成苦,而且是以苦为乐,还在这里起惑造业,轮转不休。所以在这里要生起大悲心——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还要回来度这些众生。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了。

发了这个菩提心,就像通途佛法,要圆成佛果。发菩提心就好像要射箭,要射中那个靶心,首先要站稳脚跟一样,脚跟站稳,才能持弓射箭。所以这个菩提心就类似于脚跟站稳了,开始可以射箭了。

那开始行动,怎么行动?这就是“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一向,从空间来说,就是一个方向,这在净土法门叫“指方立相”——指示西方,建立一个目标。十方法界有无量无边的佛的净土,为什么偏偏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呢?这就是谈“一向”,佛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十往生经》里面,佛告诉菩萨说,由于阎浮提众生心很散乱,不专一,如果求往生的对境广的话,他更散乱。所以对散乱的这些众生,指向一个目标,不能有两个、三个目标。我们要理解这个一向——从空间来说,就是一个方向。从时间来说,一向就是要净念相继,每时、每日、每月、每年,尽形寿去念。这就是都摄六根,这就是制心一处,这就是做惟精惟一的功夫。

再看下面两个字,“专念”。“专”就是从法门的选择来说,不能搞得太多了,要专一,一门深入,就是选择念佛求往生的法门。这是“专”。“念”,就是在我们修行的最核心、最本源的地方下手。我等众生就是在这个念上出了问题,一念无明不觉,“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才轮回到这样的一个状态,舍父逃逸,忘记了我们本有的故园。一念迷惑颠倒到了现在,所以要就路还家,一念相应,回归自性本源。

所以,“念”这个字是众祸之门。一念不觉,生起能所之心,在这里有现相、转相,计名字相,遍计所执性,在这里是非、邪正、颠倒、贪欲,这是众祸之门。但是用得好,它又是众妙之门。

就这一念。为什么要专念?现在我们的念头是百千万亿个妄想杂念,静下来观察一下自己,平时一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妄念纷飞,只有有点功夫,通过佛号,或者通过诵经,或者在打坐的那种静定当中,才知道自己妄念纷飞。这些念是些什么念呢?了解吗?如果都是贪瞋痴慢疑的念、五欲六尘的念、恩恩怨怨的念,这些都是轮回的根本——念头决定一切。不要去问你未来到哪去,看你当下的念头是什么。一心具足十法界,就看你当下的念头在哪个法界,是些什么样的因地当中的念,决定了你的果。

如果不能发菩提心,不能深信因果的话,我们的念头都是轮回的念头。善念尚且很少,更何况无量无边的恶念,这些恶念就是毒,贪瞋痴就是三毒烦恼,每天都是贪瞋痴的念头,那它作用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就是毒身——毒的念头构成了我们有毒的身体,何能健康呢?但如果是发了菩提心去念佛的念头,它是光明的念头,它是智慧的念头,它是感恩的念头,它是慈悲心的念头,这个念是让我们趣向光明、解脱,回到我们的自性里面去的,就路还家。

所以,一向专念,专念的对境很重要,不是专念五欲六尘,也不是专念其他的佛菩萨名号,这里指向就专念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佛性,无量光、无量寿,所以一向专念,开始还有个能念所念,但是把百千万亿的念头转向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在观不可思议之境,因为它全体就是我们不可思议的妙真如性。等到能念所念念得很纯熟的时候,和念脱落,契入到无念,那就是圆觉大寂灭之海,那就是一大光明之藏,那就是我们的本地风光,那就是成佛的境界。

所以,《无量寿经》开显的这个修行的宗旨是非常精妙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从念头下手。从念头下手,不仅是佛教净土宗讲,儒家经典也讲这个。《尚书》就有一句话,圣者和狂者的区别在哪里?固然行为上有天壤之别,但最本源的区别是在念头上。

所以才有说,“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这两句话很深刻。就是圣人,但是他“罔念”,跟那种仁的境界,或者礼的境界——没有正念——罔念,都会变成狂人;但是一个狂人,能够“克念”,克念就是克制自己不好的念头,去明明德,去显发自己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做这个功夫,都能成为圣人。

由此可见,净土法门就是把一切的通途的和其他的好的法门高度浓缩。这个修行方法是法藏菩萨在因地当中建立的,因地当中要发愿普度九法界众生,建立一个最简单的,但又最胜妙的方法,就是以名号度众生。所以,净土法门虽然有种种的念佛的方法,但最核心的是专念佛的名号解决往生成佛的问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有人再问:为什么我们不遍缘法界很多的净土呢?为什么...

【推荐】愿生极乐的人,不会在乎娑婆的名利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气地去向老和尚告状,说自己的媳...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楞严经》中念佛圆通章中说: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

极乐世界是虚无缥缈的吗

莫说西方为譬喻,须知名与实相应。譬甜似蜜非无蜜,喻...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疑虑〗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破疑〗...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有眼口鼻心思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阿弥陀佛的...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把佛号重视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但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由法身垂迹,惊入三界火宅之门,于...

修净土法门的感觉---法师谈话实录

居士: 我现在还是每天早晚打坐,修观心的法门。后来我...

【推荐】在家人应不应该看电视报纸

问: 现在打开电视、报纸,每天报导的都是色情暴力、...

【佛教词典】如来五转无上修根

【如来五转无上修根】 p0582   瑜伽九十二卷九页云:...

【佛教词典】生苦

【生苦】 为八苦之一,《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载,谓生...

念佛吃素转恶业大苦为小苦

汝何不明道理,一至于此。目疾发生,不知忏悔宿生此生...

追求物质的乐受是无底洞

你生活的快乐不快乐,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个正...

同样的布施,为何受福不同

为什么信佛好多年了,还没有什么成就,什么原因呢?我...

在家居士对「四种清净明诲」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

问: 在师父讲到的《四种清净明诲》中,淫、杀、盗、妄...

要去净土,何必带死老鼠

气味相投 有一种鸟,在这天地间什么甜蜜的水果、芬芳的...

圣严法师《禅是什么》

有人认为禅与净土截然不同,其实,二者并无冲突。此在...

这个才是往生的关键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

如何正确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关系

问: 现在修净土宗的人,对持戒念佛的理解总有偏颇,...

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

四十八大愿——(第29愿)受经普得智辩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于诸经法若受持、若读、若讽诵、...

养猪场参观记

有一种回忆,住在都市已渐淡忘;有一种体验,住在都市...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