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净界法师  2024/04/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我们修学圣道。因为菩萨的一切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在寂静的心境下生起的,不能够跟烦恼相应,烦恼一活动,会障碍六波罗蜜,因为它的体性是违背涅槃──“烦躁扰动,恼害身心”,由此可知,它体性能破坏涅槃。这是解释烦恼的体性跟业用。

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一、贪者,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善根,生苦为业。】六根本烦恼的第一个是贪,贪的体性是『于有』──三界的正报,是我们所贪的境界;贪爱自身,或者贪爱他人的色身,都是属于三界的正报。

『有具』是我们正报所依止的环境,房子、或是车子等等资具,也是我们所贪爱的境界。对于这一切正报、依报,内心出现一种状态,什么状态呢?『染着』。因为这些是我们所欢喜的境界,我们的心已经跟这些境界合在一起了,虽然境界不出现,但是经常想起这些境界、时时刻刻希望这些境界能再出现,这就是贪的体性。

这样有什么过患呢?『能障无贪善根,生苦为业。』如果我们经常思惟、附着在三界的色身、三界的资具,就会把我们过去生,所栽培无贪的善根给破坏掉。你过去生本来修四念处修得很好,今生一放逸、贪烦恼一活动,就把这些善根破坏掉,『生苦为业』,因此而引生很多的苦恼。如果我们没有学习佛法,世间人的心情就是:从小学、国中、高中一直到大学,读很多书,到社会上工作,干什么呢?就是追求五欲,娶个太太、买个房子、生活美满,我们认为五欲的快乐,能够使令我们内心安乐。

但是我们观察到:虽然物质一天一天的进步,人类的苦恼却愈来愈厉害,自杀率、犯罪率、离婚率都在提高,所以说『生苦为业』,其实苦恼的本身,不是外境来的。你为什么苦恼呢?因为我的生活环境太简单了,不是!爱是苦本,事实上我们的爱着心才是痛苦的根源!

在《涅槃经》里,佛陀讲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贫穷人向天祷告,祷告了几年之后,突然有一天,天人就到这个贫穷家去敲门,一开门,啊呀,看到一个相貌庄严的女众,穿得非常高贵庄严,贫穷人问说:“你是谁呢”?她说:“我是功德天”。贫穷人说:“妳来我们家干什么呢”?她说:“我到你们家来,可以赐给你种种的幸福、快乐”。这个贫穷人说:“太好了,妳赶快到我家来”!就把功德天供奉在家里。

那么隔没多久,又有一个人来敲门,门一打开,啊呀,一个很丑陋的女子,这个贫穷人问说:“你是谁啊”?她说:“我是黑暗”。“你来这里干什么”?她说:“我来这个地方,我要把你的幸福全破坏掉,带给你种种的痛苦”。这贫穷人说:“我不希望你进来”!黑暗说︰“不可以!因为你前面接受的功德天是我姊姊,我是她妹妹,我们两个姊妹从来没有分开过,你一旦接受我姊姊,也一定要接受我”。这个贫穷人一想,我要是得到了功德天、也一定要得到黑暗,那干脆两人都不要,就把她们姊妹统统驱逐出去。这两个姊妹就到另外一家贫穷人,那个贫穷人就接受下来了。

佛陀讲这个故事是说:第一个的贫穷人是一个修行人,他知道痛苦的根源来自于内心的贪烦恼,所以拒绝了五欲的境界,以戒定慧来调伏烦恼。第二个贫穷人收下功德天跟黑暗,正是世间愚痴的人,虽然能得到暂时的安乐,却为未来种下很多痛苦的因。世间的五欲果报,它是由业力因缘所变现的,我们过去造善业,有一定的时间,好比布施,我们也不是经常布施,这个业力有一定的势力,当业力一消失,我们果报就要变化了。

我们面对五欲的境界:眷属、房子、财富,已经深深的爱着,心住在这些境界上,当境界被破坏时,我们内心就很痛苦,痛苦是这样来的。所以说“爱是苦本”,痛苦是来自我们内心的爱着;世间一切法──“诸行无常”是诸法的真相,但是我们看不到,染着,心住在境界上,境界一变化,就很苦恼。所以说贪烦恼的过患,能令我们生起很多的痛苦,这是贪烦恼的体性跟业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

不安分的牛儿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生多烦!其实,这都是因为「想不通...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推荐】错解「人生是苦」的含义

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义的人,就...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

【推荐】娑婆世界有多苦,肿瘤医生亲历患病众生相

出家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常常有病人会问我:医师你几...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一位素食者12年的心路历程

是的,我是一个素食者。但是在人群中,我和你没什么不...

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

圆因法师《防癌手册》

防癌手册序 我得到了癌症,该怎么办? 我周遭的亲友很...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

【佛教词典】新戒

(杂名)谓沙弥之初受戒者。...

【佛教词典】妙相

【妙相】 p0701   杂集论八卷十七页云:何故名妙相?...

每天问自己的十个问题

如果你想走出常规,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每一天...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

星云大师对「忏悔」如是说

1 向佛祖忏悔,可以灭罪 一个人身口意所造的罪业,并不...

昌圣法师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

积习难调难伏

曾经有一位商人,从出生地北天竺来到南天竺作买卖。停...

把心找回来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究...

明明是苦事,他却认为是乐

身一定要受,一天饮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

众生易度人难度,宁度众生不度人

遥指海东新月上,后世的禅宗,把祖师悟道的故事编集为...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十八种心态,十八种结果)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

皮草行业的真面目: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

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动物是因为他们所穿的大衣、...

20则哲理段子

善于谋人,有容乃大。分享20则哲理段子,或许能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