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2013/1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三宝的加持,依止印祖等善知识,自觉渐渐亮堂。现在不揣愚陋,总结成“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贡献给有缘参考:

人生三条主线就是:内消情虑、外尽人伦、求生净土;一个目标是:安立一切众生。下面分别解释:

1、内消情虑:指断除自己的烦恼、恶习。每天反省一下最近什么烦恼最重,什么习气最影响自己和他人,注意对治。只要留意,就会有好转。心田里面的毒种杂草,不但害自己,还害他人,切不可留。这个功夫可深可浅,浅了可为善人,深了可入圣贤领域。从爱护众生的角度看,情虑消除得好,处世可以避免越位过分,避免众生心生憎恨。

2、外尽人伦,就是按忠孝友悌等次第安立和服务众生。比如,先考虑工作忠诚不忠诚,父母师长方面有无自己需要做的(结婚后包括对方的父母,下同),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需要协助的,(结婚后)爱人孩子有何需求,六亲眷属同学同事朋友同修们有无困难。把这五伦解决好了,有余力,再看和自己有缘的社会公益有无需要尽心尽力之处。特别是作为佛弟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本分应尽,就是护持三宝。除了以身作则弘扬佛法的方式来护持外,观察正知正见的寺院和僧宝加以护持也是非常必要的,尽力尽分流通策励真修的法宝更是相当重要。三宝在,众生解脱就有希望。所以不可不发心。

众生虽然平等需要救度,但却应次第加以安立。次第者:缘熟、缘深、缘浅、缘生(即是我们平常说的轻重缓急,在这里应为急重轻缓)。当前面对的人和事属于缘熟,应耐烦处理慈心对待,以便彼我两安;前述五伦和三宝属于缘深,其他类推。从爱护众生的角度看,依此顺序,各方面能少生怨言。印祖曾开示:越分做功德,虽小有益,会有隐患。

3、求生净土。这是修行的保险绳,不可不拴牢。不然的话,生死到来,隔阴昏迷,前功尽弃,岂不可惜?而求生净土必须行解并进,信愿行具足。只念佛是不行的,不念佛更是万万不行的。信愿行三法,也是因缘所生,必须自己主动培养,才能增进较快。欲加培养,净土经论、净宗祖师著作、往生故事是不可不读,不可不常读的。末学自知有三种书是自己不可离开的:一日不看善书,恶念恶习起而不自知;一日不看净土著作,被其他法门所转而不自知;一日不看往生事迹,留恋娑婆心滋长而不自知。榜样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末学有条件就看几页《净土圣贤录》,看一个往生故事就心里想:我要如此就好了。如此常常自己注意结西方胜缘,愿临终时这些圣贤同佛一起来迎接我。此外还要有空多念佛号,最好有定课,可以防止懈怠。念佛应如饥似渴地接受佛的功德智慧,愿九品莲花早日成就,愿以后到净土,好好参学,将来成就自己的净土,以无量妙境妙法菩提眷属接引有缘众生。

以上三条主线又是为了什么呢?那就是总目标:要安立一切众生,服务一切众生,使他们都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因此所作所为,和安立众生相适应的,就要尽力坚持,相违反的,就要设法舍弃。心外无法,众生一家。世间先长大的兄长姊姊还协助父母家长帮助弟弟妹妹们成长。我等已入佛门,自知当来作佛的佛弟子,岂能不辅助诸佛菩萨作些弘法家务、利生事业呢?所以这三条都是本分应为,也是回报诸佛菩萨的抚育之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贤法师的修行因缘

我追随了一个大众很少了解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鄙视名...

改变自己的九条建议

一、不沉湎于过去,只活当下 电影《功夫熊猫1》中一句...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

净界法师:对恶法的态度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以后,接下来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发财重要还是修学圣道重要呢

问: 现代人生活忙碌,有时觉得想要修持佛法,心有余而...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

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心跟佛号接触时,会产生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当我们开始在佛堂中,忆...

佛教没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

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佛经里经常用一句话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调象,亦如沉渊...

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

【佛教词典】六漏

漏,即失、落之义。谓因烦恼惑业而漏落三界生死。据大...

【佛教词典】识取相

【识取相】 p1433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识取蕴...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祖师大德的戒淫法语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 若诸世界,...

坟墓上的竹篮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与儿媳、孙子住在一起。他从...

【推荐】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

不学佛之前,都是散乱、黑暗、狂躁的心,在里面加入佛...

修行人应如何看待所见境界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

淫欲之剑斩杀凡夫,可不戒哉

近年来,色情氾滥,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时...

天下大恩莫过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

天下大恩,莫过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而没...

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顺生死流的十种心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

念佛号时是否还需要观想

问: 念佛号,是否需要观想?还是只需自念自听? 大安...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真实义

接着再看第二点,是约着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