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之外,还有一种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痛苦。

人类都有追求温饱、安全、自尊、自由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来自于人性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受到严重挫折时,人们往往会有求死的倾向。有些人会因为所求不得而寻死,通常这种人无论追求任何东西,都非常热切、渴望,所以拚了老命去争取,当所求不得、欲求满足不了时,就连生命都不要了。例如,有些人殉情、为情自杀,也有些人因为考不上第一志愿、进不了某一所大学而觉得万念俱灰、颜面尽失,就此了结自己的生命。

不过,像这样为了求不到爱情、名利或地位而自杀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极端的例子,一般人还不至于如此。可是,如果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或是得不到自己想追求的东西时,大部分的人还是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和挫折,甚至一辈子都受到影响,而变得非常消极,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这辈子已与成功绝缘。因此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无法与人竞争,再也提不起继续奋斗的信心。由此看来,求而不得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事。如果自己得不到,而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竞争者、仇敌〉却得到了,那就更难堪、更难以忍受了。

为了化解求而不得所带来的痛苦,佛教教导我们要少欲知足、清心寡欲,才不会受到本能及欲望的干扰,而走上毁灭之路。所谓“少欲”,就是指对基本生活所需之外的东西,不做非分之想。如果基本的生活所需已经齐备了,就满足于现状,不再做过分的贪求,就是“知足”。

例如,我们本来只要有一栋房子就够住了,但是有些人为了炫耀财富,就买了好几栋房子来表现自己非常有钱。而保暖的衣服,只要有两三套以备换洗就够穿了,但是有些人却拥有几十套,甚至一整个衣帽间,从上到下都塞满了衣服,这都是因为不懂得知足。

像这样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的贪求,而过分追求个人的享受,就叫做“欲望”。欲望是自私的,会为我们带来烦恼,甚至带来杀身之祸。可是,如果是为众人的利益而努力、为了众人的福利而奉献,就不叫做“欲”,而称为“愿”。愿心是为众人而发的,是清净的,不会带来烦恼的。例如,发愿透过自己的努力奉献,使众人得到快乐、幸福和便利,就是清净的愿心。

因此,少欲知足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不努力、不争取,也不是失去任何希望。否则,便会误以为行菩萨道和成佛也是一种欲望,于是就不行菩萨道、也不想成佛了。这种观念并不合乎佛法的精神,行菩萨道与成佛并不是“欲”,而是“愿”,而且是许下了很大的悲愿。

所谓“知足者常乐,少欲者离苦”,我们不但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以避免“求不得”所带来的痛苦,还要进一步为众人设想,把自己的努力奉献给众人、为众人服务,使众人都能够远离痛苦,得到真正的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常行堪忍者,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有多喜乐

世人都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可...

修行这条路没人能够代替我们走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

修行,从心开始

有一天,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在禅堂打坐。苏东坡忽然问禅...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

《一函遍复》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净土法门,对上、中、下...

先把六根收起来,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

爱取的烦恼,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一个能爱取,一...

能修此十一种法,道业必有成就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为比丘众开...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圣严法师《缘的种类》

缘又可分为四种: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是...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戒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

圣严法师《翻出如来佛的掌心》

有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说一只猴子,神通很大,一...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

【佛教词典】大淫戒犯缘

亦名:淫戒犯缘 子题:诸戒通缘、大淫戒别缘、自有淫心...

【佛教词典】墨谱

记录梵呗之音谱。又作博士。因此类音谱系明示五音之区...

延长蔬菜保存时间的方法

先把绿叶菜表面的水滴风干掉,然后放入袋子,一定记得...

现代传播方式让弘法触手可及

编者按:2012年4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

修净土法门不要自卑

有些人总觉得修念佛法门,似乎有点低人一等。你看人家...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

趋向解脱的功德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

如果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

性如体,识如用,性是我们的本体,意识就是我们产生出...

地藏菩萨悲愿特重,功德不可思议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

和尚变金币

很久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梦誉。夜里睡觉时...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