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净界法师  2014/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个是事修。

理观,是一种内心的智慧的观照,我们一般叫做内善根,事修呢是一种外在的法门的修学,是一种外在的助缘。从大乘的佛法修学的因缘观角度来说,我们是先有理观才有事修,因为理观在经典上,把它判作是我们因地的发心,它是一个种子,如果这个种子是错误的,我们就很难创造一个正确的结果出来。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是没有资格来修学法门的,一定要有一个道前基础。就是说我们在开始修行之前,要先调整心态,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无量的生死当中,我们的心态已经是错误了,叫做颠倒妄想。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讲出了三个程序,就是感受、想像跟执着。我们刚开始的内心,受到外境的刺激会有一个感受,这个感受带动我们心中的错误的想像,然后想久以后呢,想久成性,就变成是我们一种很坚固的习性,就是一种自我意识。

当我们的想像,已经落入到自我意识的时候,我们就没办法去改变自己了,因为它是一种坚固的妄想。所以我们凡夫的心,是从感觉而触动的,这个感觉是由外境而来的,所以这种心是不能使用的,因为这是生灭心,一个生灭的心,不可能创造一个不生灭的功德。

佛陀在经典上说,就好像用沙你是煮不出饭出来,因为沙非饭本,我们一定是找到米,才能够煮成饭。所以在佛法修学当中呢,在修法之前是要有基础,就是把这种向外攀缘的心,要转成向内安住的心,我们才有资格来修学一切法门,而趋向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在前面讲到,发心篇,正见篇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来告诉大家,怎么调整我们的错误的心态。第一个,我们要先求安住,修行一定要云何应住,先求安住。我们前面讲了很多,菩萨的安住是以空性为住,大乘佛法的空性,是观察我们的过去,我们无量的过去,我们从什么地方而来,我们找到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本来无一物的,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这个就是我们所有菩萨的安住处。

所以当我们开始在修学的时候,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布施也好,我们一定是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我们所有的人生。就是把心带回家,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个调整,把一种向外攀缘的心,把它带回来,安住在我们一念清净的本性,就是把生命归零,这第一个安住,以空性为住,这个是我们观察我们的过去。

第二个我们应该观察我们的现在,我们看到我们今生的果报体,是无常败坏的,所以这是一种苦谛的思考,人生虽然有很多的快乐,但是这个快乐有严重的过失,娑婆世界的快乐是有过失的,因为它有无常败坏的过失。

所以人生的快乐会让你不安稳,即便你花了很多的精神体力,得到你所要的快乐,但是你还是一样,弟子心不安。因为你这个快乐你付出了担心、害怕、忧恼的代价。

所以佛陀在告诉我们无常观的时候,是调伏我们对娑婆世界的爱取,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菩萨要把心放在未来,而不是放在现在,你只要是要成就广大的功德,特别是出世的解脱,你一定要放弃你今生所有的快乐,你别无选择。

人生是要做出选择的,你追求今生的快乐,你就必须牺牲来生,你要追求来生的解脱,你就必须放弃今生的快乐。所以这个从苦谛的思惟,我们产生了出离,出离心。前面是空正见,第二个是出离心,是针对于现前的观察。

第三个是对未来的观察,你将往哪里而去,我们不能等到临命终,才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你来不及了。人生是要提前规划的,我们有一个目标,我们才知道我们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应该把重点要放在哪里,因为法门太多,人生太短。

你没有目标,你就不知道佛法的进入,我们今天开始进入广大的五乘的法门,有些东西是你急迫的,有些东西是不急迫的。你在判断选择过程当中,就是用你未来的目标来作判断。所以我们一定有一个目标来引导我们,求生净土,圆成佛道,引导力。

所以在修行当中,我们是要建立三种心态:第一个,对过去的观察,找到我们生命的原点,让我们的心安住下来;第二个,对于你今生眼前的观察,知道人生是无常的,你总有一天会失去你所有的东西,人生只有过程没有结果,这样子我们会慢慢的淡化对今生的快乐果报的追求,而把重点放在积集资粮,而不是享受人生,出离心;第三个是对未来的观察,你将往哪里而去。

所以你在心态上,你能够知道你的过去,你能够知道你的现在,你能够知道你的未来,你这个心态,就是一个真实的发心,因为你这种心态,正好能够摆脱过去的妄想的干扰,你能够开创未来,甚至于你能够把握现在。

所以我们前面的理观呢,就是让我们做三件事情,理观的智慧,就是让我们摆脱过去,让我们开创未来,让我们把握现在的因缘。这部分我们在理观,在这个发心跟正见已讲很多了,理观的智慧,就是端正我们的心态,依这种心态来修学,所有的善法都变成是成佛的资粮,这部分是讲到这个因地发心。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具足了这三种的理观,我们就有资格来谈修行了,就是开始所谓的称性起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都非常珍贵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修行是每...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间上的人,常常将挫折灾难归咎于自己的命运不好,或...

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

俗语说: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此是从小事上可反映...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境是从哪里来的?世间...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以一句佛号念诵听与本愿相应

印光大师根据《楞严经》以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卖酒开赌场有没有罪业

问: 师父慈悲,刚才说到罪业这两个字,我跟几个同事...

【推荐】如何才能得到富贵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现在要跟大家讲的是:如何得到富...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

【佛教词典】无生无灭

略称无生。谓诸法之实体无有生灭之相。与“无生灭”、...

【佛教词典】天宫宝藏

经藏之异名。据传,佛入灭后,法藏隐没于天宫与龙宫二...

孤独的放生者

带孩子到国父纪念馆的湖边散步,我们看见在西边有一个...

修行禅定,保持呼吸的畅通是关键

我每次讲呼吸的时候都讲到,呼吸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总观极乐世界依报庄严

(一)举所观境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 ...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

从财富投资到生命投资

由于学过经济管理,所以我也成了多年的股民小散。作为...

能令世与出世间圆满的药师法门

清朝时候,顺治皇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他就很赞叹药师法...

在逆境挫折中磨练成长

轮回之路绝非坦途,我们会遇上顺境,也会遇上逆境,要...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佛学常见辞汇(七画)

【弟子】 徒众对老师的自称。 【伽蓝】 1.僧伽蓝...

主人公在哪里

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清醒时,还作得主么?...

佛陀对弟子的态度

佛陀平常对于自己弟子的态度,不但慈爱、坦率,尤其难...

印光大师《因果》

一、因果的普遍性 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