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2014/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没有种子,就不会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会有后来的百花竞放和绿叶葱茏,更不会有后来的累累硕果;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最初的思想,人的行为和语言也无从谈起,没有行为和语言,我们什么事情也不能承办。例如,假如我们要去开门,如果心中没有开门的思想和动机,则我们永远也不会有开门的动作。又如,如果我们内心具有看不起某个人的思想,则行为和语言也势必会对这个人轻慢,内心如果没有轻慢的思想,则永远也不会有轻慢的行为和语言。

思想是种子,行为和语言是花朵,由行为和语言导致的成功和失败则是果实。儒家的经典《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本末和始终,都遵循着因果法则,如果知道了什么样的果是由什么样的因产生的,就离道不远了!特别,如果一个人知道了思想是行为和语言之因,而命运则是行为和思想之果,则这个人就掌握了真正的“命理”——也即众生的命运所遵循的运动规律。

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判断自己种种心念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会对正确和错误的心念进行取舍。为什么呢?佛陀在《法句经》中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人内心包藏邪恶的思想,痛苦就会伴随着他,犹如车轮跟随着拉车的牛滚动一般;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至善至真,那么欢乐就会永远跟随着他,犹如他的身影永远陪伴着他一样。”

愚昧的人从来不观察思想的重要性,也不观察自己心中种种心念的对错,他们总是默认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圆满无缺的,于是总是放纵和维护自己的种种心念。他们在这些思想的驱动下,稀里糊涂地造作种种行为和语言。当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导致痛苦的时候,他们也不去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的对错,而只是一个劲地抱怨外境如何不对,指责外境给自己带来了种种痛苦。

《二规教言论》中说:“于此世间万物中,更无如己之爱重,若不思维己过德,则与禽兽有何异?乃至营商诸琐事,亦需问他及自察,一生所取所舍事,不问不察岂非蠢?”每个人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都无限关注,如果不思维自己的思想观点、乃至在这些思想观点驱动下的种种行为和语言的对错,那么这个人和禽兽有什么分别呢?我们甚至连经商这些的琐事都要仔细研究观察,在一生当中,我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却不闻不问,这不是很愚蠢的举动吗?

所以,一个人要想有一个好的命运和前途,要想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最最重要的就是“修心”,也即改造自己的思想观点,努力去除心中种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培养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如果我们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对错不加以观察和思考,循着自己的固有的秉性生活,则一生的命运都不会有任何改观。正如《二规教言论》所说:“处事浑噩不观察,虽经百年无长进。”

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用他自己一生的体会和经验告诫后人说:“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袁了凡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凡夫之所以一生碌碌无为的根本原因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过失从来不去检点,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言语已经圆满,不存在任何错误,无需加以改造,需要改造的是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安于自是”中度过,因而耽搁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拥有快乐和成功的人生,我们需要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使之越来越正确,越来越圆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禅修需调五事

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推荐】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

天台止观二十五前方便

天台宗将止观(定慧)的修行分为方便与正修两种。方便...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

六妙法门要怎么修

云何由念如实观察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吸气,出息就是呼...

宗门下言心意识,就是心知起念、分别一切

根、尘、识俱遣,心、意、识全忘;十方坐断,不通圣、...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稍得清幽处。头头总自然。 一间茅草屋。半亩藕花田。 ...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

老子论幸福

幸福是人现实中的一种生活富足状态,又是人内心的满足...

【佛教词典】自性身

梵语 svabhāva-kāya。又作自性法身(梵 svābhāvik...

【佛教词典】顺权方便经

梵名 Strīvivarta-vyākarana-sūtra。凡二卷。西晋竺...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承受果报时要无所住

相由心生(过去现在)承受果报(应无所住);无始时来...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

佛教徒缺的就是信心

居士: 印祖说过: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请师父详细...

想要获得尊重一定要先尊重他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自然人恒敬之。在你想要得到别...

【推荐】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

娑婆求空空愈远,往生极乐入有得空

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

家庭助念,让姥姥那朵莲华盛开

二零一五年的春天,敬爱的姥爷逝去了。在四十九天内,...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在前面的博文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中提到: 南...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是冤家,亲是亲友。债主,就是...

吃肉时如何善用其心

有人这样问过我说:师父,我现在还不能忌口。(所谓不...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