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

净界法师  2014/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

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每一天都很准时来听。等到这个百丈禅师讲到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这个老人家很感动,圆满了,就跟这个百丈禅师顶礼感谢。他说我以前,也是在百丈山的一个老修行,我领着一群弟子修行,我当时也是有一点心得,有一点禅定的,但是我的弟子问我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说这个修行人你有禅定,因果还能够障碍你吗?他说,我当时就说不落因果。那么他讲这句话,就有两个问题了:第一个,这个思想是错误的;第二个,你这个错误的思想,还宣说给别人听,这是一种业力,造口业了。所以他业力跟妄想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就使令他堕落到狐狸的这个色身五百世。

那么如是的辗转,最后一世,他得度的因缘成熟了,遇到百丈禅师说法,他出来听了以后,他把他的心中的结解开了。百丈禅师说,你不能说不落因果,你要说不昧因果!我们没有成佛之前是逃不开因果的。

所以你看我们往生净土,我们也没有说摆脱因果,就叫带业往生。业是可以带走,带到哪里去呢?带到净土再来处理,你不要去刺激它,对不对?你有这个地雷,你可以不去碰它。

那么这个修行者他听完以后就心开意解了,后来他就说我在你后山的山洞里面,请你老人家明天来帮我收尸。所以百丈禅师带着弟子去的时候,果然在后山的山洞,找到一个很大的野狐狸把它埋葬。

这个典故在禅宗是很有名的叫野狐禅的公案。就是说这个修行人,他为什么能够从狐狸的轮回当中,跳脱出来?他凭什么摆脱轮回呢?因为他改变了第七意识,第七意识是轮回的开关。

诸位,你今天会投胎,除了你有生死业力以外,你对三界的果报,或者对人或者对事或者对财物,一定有某种程度的执着。你执着愈重,你轮回就愈难出去。

所以这个第七意识,诸位要知道,它是整个生死轮回的一个很重要的开关,就是一种执取、爱取。想要往生的人一定要注意第七意识,你一定要把对娑婆世界的执着降到最低,要淡薄,你才有办法带业往生的。因为第七意识的执着,它对业力是有主导性的,它会主导这个业,会激发业力,让业力活跃起来。所以我们一方面忏悔业障,让自己的生死业力降低,一方面更重要是怎么样?调伏爱取!你的爱取势力薄弱了,它就不容易去激发生死业力了。所以我们要知道,整个第八识,它讲轮回的力量就两个重点:一个是外有业力,第二个内有颠倒妄想。

这个就是我们唯识学所要认清楚的轮回的真相跟处理的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

第二念以后,就落入了分别变,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从「因...

你不要去执着、去主宰这个妄想

佛陀的大智慧高明在哪里呢?他没有要你马上处理妄想。...

心的罪源来自无明爱欲

人间最需要的就是爱,但是爱一有偏差,这个爱就会变成...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

心不留影

泽庵宗彭禅师是日本江户初期临济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

受用果报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业力

若从因缘观来观察,我们在个体生命的流转上,每一个剎...

觉得环境不好,为何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

九种无为法:九无为说,穷生死蕴,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离生死尘劳

身有三种过恶。杀生、偷盗、淫欲这三种过恶。我们身要...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本焕老和尚:父母恩德难报一定要报

日前,笔者就佛教在线《愿天下儿女发起孝心》一书的倡...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施颂。即以慈...

彻悟大师「十信」解读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

【佛教词典】犹预不成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之一。宗因喻中属于因之过。谓立...

【佛教词典】五处真言

(真言)谓加持五处之入佛三昧耶真言。见青龙轨上。...

佛门孝子通琇国师度化母亲

清朝玉琳通琇国师,俗姓杨,是江苏延陵望族。明朝万历...

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这一条同样是告诉我们:...

八十八佛的忏悔意义与方法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别说初学佛的人难以放下,就是学佛比较久的人也不一定...

奶奶病重念佛痊愈的经历

从我记事开始,奶奶就信佛。记得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我们再看大妄语戒。这个地方讲出妄语的两个项目,先看...

圣严法师《脚跟下》

问:禅语中常提到脚跟下或看脚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

人生怎么样才能圆满

不害诸有情,修慈悲喜舍,证无量梵住,圆满不为难。─...

罗睺罗的眼泪

佛陀说:「当知瞋心,甚于猛火。」人时常因为瞋怒而乱...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记得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读过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戴斗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