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

净界法师  2024/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

第二念以后,就落入了分别变,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从「因缘变」落到「分别变」,我们看第二段:

分别变--谓随分别势力故变,即六七识随自计度分别之势力故,变现境相,此有二类:一、偏随能缘之分别力,既无能生种子,亦无所托本质即独影境。二、带本质亦有能生种子,然借能缘之分别力故,不称境之自相,无色心之实用,即带质境。

那么前面的「因缘变」,是我们还没有生起妄想执著之前,我们真的跟外境接触了,我们真的接触到我们过去的业力所变现的果报,但是当第二念以后,我们第六识、第七识这个「思量」跟「了境」就开始活动了,把这个外境又做了两重的变化,就是第六、第七识各『随自计度分别』,该执著的执著,该安立名言就安立名言,那么又把这个境相又做了变现,那么这个变现有两方面:

第一个『偏随能缘』的分别力,『既无能生』的种子,『亦无所托的本质叫独影境』。这个就是你完全在打坐的时候,在打妄想。

『独影境』这个『独』就是第六意识,它完全没有靠前五识的帮忙,它自己在心中捏造一个妄想出来,让你自己快乐。就你自己捏造一个妄想的境界,让你自己快乐,让你自己痛苦,就是它完全没有依托外在的本质。所以,人生的快乐痛苦,也不完全是外境决定的,有时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这就是『独影境』,完全是你捏造出来的。

第二种就是说它也带本质,又夹带妄想。比方说你在晚上走路的时候,你看到一条绳子,这个绳子就是一个「因缘变」。它本来是个绳子,但是你的心跟绳子接触的时候,因为光线不足,你第六意识做了错误的思考,你认为它是条蛇,对你来说,你认为它是条蛇,可能对别人来说它是个绳子,但是你自己的妄想把它变成一条蛇,所以你心中受用的是一个蛇的影像,你非常害怕,这个就是『带质境』。就是说你依托外境,又自己捏造影像,这两种都是分别。

只是说一个靠外境,给你一个影像,你再打妄想,一个是你自己不用靠外境,就打妄想,反正你得到的影像都不对的。按照佛法的角度,我们后面讲「无分别智」,就是说你刚开始学佛,你要把人生恢复到本来面目。按照佛法的角度就是说,你现在对人世的认知完全是错误的,你看佛法的意思,先否定再肯定,按照唯识的角度,你对你的认知要全盘的否定,要把人的生命先归零,否则你这一辈子,都没有看到人生的真相。

所以人是很可怜,可能只有小时候会得到人真正的感受,因为小时候你的妄想执著没有那么的重,第六意识势力没那么大,一个人一旦成年以后,你大部分的时间都活在妄想,大部分的时间,你从来没有一刻知道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从来没有,你就是第一念,知道这个事情是怎么样。第二念以后,那就是一念方动乌云遮,你完全受你的思想的主导。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到最后修止观的时候,要把人生还它个本来面目,只能够修「无分别智」,就是你心中的妄想要彻底的归零,否则你根本走不出你的妄想。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我们人生业力已经够麻烦了,又要加上自己的妄想执著,这人事为什么这样复杂?

因为它经过了三重的变化,第一个业力本来就很复杂,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恩怨;第二个加上你的执著,你又再创造一个自我,你把人生切成了人所的对立;再加上你的虚妄分别,所以人生无解,无解了,业力加执著加妄想,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这个就是我们今生的果报的受用,就是这样子来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推荐】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

《唯识学》上说:我们凡夫的执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

不要只讲「空」,还要把「有」建立好

在与大家的分享交流中,听到很多人谈到了空,也对空有...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

【佛教词典】四智心品种子

【四智心品种子】 p0457 佛地经论三卷十二页云:如是四...

【佛教词典】火譬

又作火栝譬。显示菩萨善巧方便之相之譬喻。火[木*忝]即...

野老得斧而不知宝

【经文】 昔有贫穷孤独老人,无业资生,偶得一斧,乃是...

慧律法师《观照无常、放下执着、感悟佛性》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

一个寻找死亡的年轻人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普天之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都是为了一个利字。...

吃素给肠胃放个假

如今吃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有的人吃素是为了减肥,有...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

家里供奉的佛像一定要开光吗

很多人问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举行开光仪式,...

忍者无怨 必为人尊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暇满,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因为...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众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种方法,如观想念佛、实相念佛、...

宿命通一看,你还敢结婚吗?还敢吃鸡吗?

人猪合体 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