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时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净界法师  2014/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请问师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要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净界法师答:一个初学者你是不能够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不可以的。初学者要把理观、事修,切开来分成两块,要分开操作。你一开始到佛堂的时候,要先拜佛,因为你的身心粗重,让身心调柔,调柔一段时间以后,稍微经行一下就打坐,打坐的时候先念佛,把心静下来。可能十五分钟,可能三十分钟,就专心听声音,这个时候你的心,是无分别住的,只有一念的皈依就好,只要顺从弥陀的音声,你相信这个音声是无量的功德,它一定会救拔你。

第二个你相信这个音声,一定会带你到净土去,只要相信就够了,带一点信仰。这个时候心中是不动名言的,只有声音,法界一声,这个事修一段时间以后,你开始把佛号停下来,修理观。观照你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空、假、中三观,当然这个空假中三观,等于是三种观法。

第一个,观照真如,第二个,观照众生,第三个,观照佛陀,就是慢慢的安住、调伏、引导。理观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到念佛再事修,就是这样调配,但是主修是持名,主修。

那么理观干什么呢,你要准备你调伏烦恼的第二念,就是为临终准备,你要有能力去调伏,就是说做第二念的调伏,你要为临终储备一种调伏的力量,你每一个观照,在你的内心当中都加强一种力量。临命终的正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是你要去储存,这个能量要去储存。

我们刚开始是理观、事修,事修、理观,当然你不用到临命终,你慢慢觉得,慢慢慢慢你会发觉,诶!你在念佛的时候,遇到特别大的那种妄想,带有烦恼执取的妄想来冲击你的时候,你自己会提出理观,来告诉你,这都是虚妄,你不要管它,你要先放下它,它只是影像而已,然后你再来对治它,它是一个过失相。

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量光,你会慢慢的从空、假、中里面,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你自己会启动你一种去冲破难关的力量出来。当然这个是第二念,你第一念一定会受到震动,它冲击你的时候,你会摇晃几下,但是你马上镇静下来,你的理观智慧就会出现,它没有辜负你,你平常栽培的理观就会出现。我们能够掌握第二念的反击能力,你不用到临命终你就会觉得,日常生活你在佛堂栽培的理观,果然不可思议。

所以说你这个刚开始,理观跟事修是分开,但是你等到你慢慢熟悉以后,你在念佛的时候,理观它是在潜伏状态,但是只要是有障碍,它主动的会跳出来,它自动会启动的,它会帮你掌握第二念的正念。你就知道你的功夫有进步了,你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了,老是被烦恼业力追着打,你是有第二念的抗拒能力了。所以这个时候,你的理观跟事修慢慢结合。

所以当我们修行的时候,正式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佛号是在现前的状态,理观是在潜伏的状态,它随时备而不用,因为它随时面对你内心强大而坚固的妄想,那个带有执着的妄想,它会启动第二念的反击能力,让你在每一个妄想当中,顺利的过关,这个就是到最后理观跟事修的结合。

但是你主修还是佛号,你刚开始的时候要切开来,没有一个初学者,可以同时理观跟事修的,不可能,因为这两个性质不一样,念佛是无分别住的,是信仰皈依的,是无分别的,你理观是要有分别的,所以一开始是分开的,但最后的时候,它们两个会暗合道妙,会慢慢的结合在一起,佛号中隐藏着理观的能量,理观的能量当中又带有佛号。

就是蕅益大师说的,一一理性,具足庄严,在理观当中,佛号的庄严现前,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这个理观的智慧,在旁边默默的保护你,这个就是理观跟事修最后的结合。好,这就理观跟事修的操作,先分开再结合。

理观跟事修,刚开始要在佛堂修喔,你不能开车的时候修哦,开车的时候你就修不来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布施妻儿和头目脑髓」是怎么回事

问: 请问师父,佛经中提到的布施妻儿和头目脑髓是怎么...

大安法师:选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问: 选择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答: 在家居士选择早晚...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问: 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

四念处观

四念处观就是一种般若智慧。有的人讲小乘没有般若;小...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

礼拜观音菩萨,可以得到不思议加持力

明朝时有僧人如幻,他有个朋友懂得易理。跟如幻说,你...

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

在修行没有成就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在唐朝,有位叫悟...

【佛教词典】恶缘

【恶缘】 恶缘者,指诱我为恶事的外界事物,是谓恶缘。...

【佛教词典】禅枝

(杂语)禅堂之树枝也。庾信安昌寺碑曰:禅枝四静,慧...

十二种素饺子的做法

素饺子很好吃,但做素饺子有些诀窍。做素饺子一般需要...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问: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师答: 至心就是至...

慈云灌顶法师:一百种念佛

一、为五欲故,发心念佛,地狱界也。 二、为名利故,...

每天辛苦奔波,为何还是达不到期望

问: 为什么有的人不用怎么努力就能生活得衣食无忧,...

佛经里的空城计

从前有个小国家,资源丰富,人口也不多,人民的生活很...

只有坚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禅林宝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

疗治众生的心灵疾病

《大乘宝云经》说:阎浮提内耆婆医王最为第一,令三千...

【推荐】星云大师《谈因说果》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大家好!由于众多因缘的聚...

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拥...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

老年人的三大要事

对于年老的人,生前应办好三件要事: 第一,少说话,...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