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宏圆法师  2017/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拥有的东西失去之时,总是让人心痛不已,而想得到的得手之前,总觉得比什么都好,而到手之后,又免不了大失所望。这样的得与失,让我们每天都在痛苦和快乐之间徘徊。在得与失之间选择,不能从容坦然的享受生活。其实,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对于得失、荣辱、富贵、贫贱等不必看的过重,懂得笑看人生得失,淡然看待荣辱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那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首先要放下名利之心:

现在的人们聚在一起,总是爱抱怨生活的太累,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人际交往复杂,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很多人放不下功利之心,功名利禄就是我们内心的枷锁,看得越重,枷锁就越多,我们越是难以挣脱。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于世,追求名利是一种常态,一个人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想要让更多人了解尊重,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得到的,一个人努力积累财富,想要让自己和家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这也是每个人自然要追求的,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做人最难得的就是把握好追求人生意义的实现和一味沉醉与功名利禄的那条线。不要生出贪婪之心。生命的美在于他的丰富、辽阔、和无限可能,除了名利,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如果仅仅被”名利 “二字一叶障目而忘却了生活的意义,那名利就成了销毁我们生活的利刃。

以一颗宁静的心,看淡名利得失,守住内心对生活最本源的需求和美好,让浮躁的心面对纷繁的诱惑时可以静下来,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其次是懂得取舍: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懂得取舍,能帮助我们在得失之间理智的做出选择。因为不会放弃的人,永远也无法获得。曾经有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糖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的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的时候,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的哭了起来。旁边有人对他说:你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的拿出来了。

懂得取舍,就是知道该放弃什么,不该放弃什么,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可以放弃消遣娱乐,为了纯真的爱情,我们可以放弃金钱,为了庄严的真理,我们可以放弃名利甚至生命。我们应该保留最有价值,最必要,最纯粹的部分。而放弃那些累赘,当你放弃的那一刻,你就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快乐。

”极尽三千繁华,不过弹指一刹那,百年云烟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即便人生路上,一粥一饭有暖凉,一朝一夕有烦忧,一求一取有得失,我们仍要保持内心的宁静。风也好,雨也罢,坎坷泥泞,委屈忧伤,寂寞痛苦,欢喜惆怅。微笑着去面对,属于自己的风景,不要去错过。不是自己的风景,只需要平静的去路过,人生本不是一味收获的旅程,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顺意,反而会深陷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对人生充满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变丰富多彩

对任何事业,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满热情。同样...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

懂得舍弃便是拥有

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了就是负担,拥有的越多,负担就越重...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

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

《阿弥陀经》里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电脑程序员的十条禅法

程序员是一份特别辛苦的职业,也是一个承受各种压力的...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诸经释忍辱

《六度摄论释》云:能灭尽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隐。...

跟外境接触时,我们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无而可得,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亦复如虚空。 ...

此到穷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

修行人要开始忘掉过去

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从过...

【佛教词典】迦罗鸠驮迦旃延

(人名)Krakudakātyāyana,维摩经弟子品肇注曰:姓...

【佛教词典】扫涤不正言论诸恶寻思

【扫涤不正言论诸恶寻思】 p1039 瑜伽四十卷五页云:又...

智慧资粮比福德更重要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贤愚经》里面,讲到一...

平时做好事的功德需要回向吗

问: 每星期所做的大大小小好事,比如说环保、捐款、...

六念法

一、念佛, 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

「忍」为成佛第一行

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忍辱法...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问: 请问如果没有进佛门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皈依的人...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

《坛经》中的顿与渐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

星云大师《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至诚感谢各位来到这里听闻佛法。我听说昨天晚上有一两...

净慧法师:人生的三大缺陷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