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敬造如法佛像

明贤法师  2014/09/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度不准像,正神不受寓。反别邪魔鬼,为所依而住。”如果塑造的佛像不符合佛本身的法度,这尊佛像将“正神不受寓”,佛菩萨或护法神即使通过了开光的祈请,也根本不会加持这里、不来这尊佛像里面常住。因为真正的佛菩萨与护法神不来,其他的非人生命或精灵鬼怪就会常住其间。我们再去顶礼膜拜、受其“加持”,有可能导致我们也有点不好。

“智者须谨慎,因果不爽故。相勉莫莽卤,钦遵准量度。”有智慧的人要谨慎,因为这里有严格的因果关系。因果不爽,所以应该互相勉励。对于佛陀的形象,供佛或是礼拜、谈论时不可鲁莽,应该遵循法度进行。

最大的有为功德之因是放生,最大的无为功德之因是信心造佛。信心造佛的果报是可以直接成就佛果。《大乘造像功德经》里说,信心造佛,其功德可以转定业。或者说其他方式都无法转化的、必遭受非常严重果报的定业,在敬造佛像以后“唯现定业少分容受,余皆不受”。就是说,这个定业只现少分的苦恼让你经历一下,其他更苦的果报都不再遭受。

二、佛教造像中的相对比例

佛像造像是根据相对比例而不是绝对尺寸进行的,这是第一重要的。

“相对尺寸”就是说,如果你想理解佛,先要理解自己。《造像量度经》里的尺寸单位中十分重要的是“指”。“指”的比例和长度往下可以度量各种极小的比例单位,往上可以沟通整个人身全体的比例关系。“指”的长度就是通过相对比例关系来决定的。

人的中指有三节,选取中间这一节,不是它的长度(中指节的长),而是中间这一节正中间部分的宽度,这个宽度就是“一指”。任何人自身的一指都是“指”的长度,一百二十指这样的长度就一定是你从脚底到头顶的长度。而且,如果把两手撑开,从左边指尖到右边指尖的长度一定也是一百二十指。

相对比例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佛教的造像也是这样的。一定要严格控制比例关系,比例关系就是因果关系、是不能改变的。在比例关系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佛像的其他部分以及线条的强势弱势进行调整。

相对比例关系来源于佛教世界观。在这个如幻显现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以因果为法则、以相对的关联关系进行串联,独立的实体是不存在的。所以造佛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可以造一尊芥子大的佛像,也可以造一尊须弥山一般大的佛像,但是它们的比例关系始终如一。

绝大多数佛像其优美的形象和线条的产生,都是遵循比例关系衍生出来的成果。佛陀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是人间最美的形象,这是佛教在修行过程中以智慧力量表达出的最高形象,每一种造型都承载着对于“道”的传承作用。过去古人造佛像不像现代人塑造佛像的心态,古人造佛像会使用最好的材料,竭尽全力让佛陀重新复活在这尊塑像上。所以过去造佛像有着严格的要求,佛像造完了,它应该是跟活人一样的。

三、双头佛的意义

双头佛到底要表达什么意义呢?

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我们得到过一些结论,双头佛塑像要表达的是佛心人性化的两种分裂状态。虽然人的状态有时候两面分裂,但本质上都是佛心。其次也表达了佛的两种智慧、佛性被分为佛和众生的事实。同时还表达了人们面对世间应有“世俗谛”和“胜义谛”两种看待方式,不要把“世俗谛”和“胜义谛”进行混淆。所谓“世俗谛”,就是深度认同世间的不平等现象。所谓“胜义谛”是我们要观察、分析和研究的情况。同时,双头佛也表达“福”与“慧”。

以上所谈的这些问题,普通人的常识无法理解其终极智慧,但平常在我们每个人心地中却都具足这些智慧。这是佛像所要表达的主张,也是佛像所要承载的智慧。佛像有清晰的表达意图,也有很严肃的表达任务,所以塑造佛像的第一原则还是如法。

四、如法造像,用境归心

净土的那个世界到底离我们遥远还是不遥远?也许在这些塑像面前,我们觉得跟他们距离很远。但实际上很有可能,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我们都已融入其中尚不自觉。因为能够直观如来藏,所以塑造佛像必须如法。

因为佛像承载特殊的意义,它是生命最底层的揭发,所以不能随意创造。释迦牟尼佛当年圆寂的时候,迦叶尊者没有及时赶到,释迦牟尼佛先进入金棺,金棺又重新打开。佛从里面坐起来,流着热泪,弟子们就去询问,佛为什么最后还如此悲伤?释迦牟尼佛说,我后世的诸弟子看不到我的形象了。

从这则公案来看,佛像实际承载的是真正的佛陀住世的意义,所以需要如法。它是解脱道所系,如果不如法,很有可能让我们走向解脱道的反面。

拿现在常用的口头话语来说,塑造佛像似乎是偶像崇拜。但偶像崇拜是不是都不好?从我们对历史的观察来看,用偶像、形象进行传承是主流,所有宗教都借助了艺术形式进行推动和弘传。因为文艺的方式最能让人直观了解,它不需要说多少道理,只要摆在这里你就会心。

或者说,文艺实际是宗教精神的一种外延。所以,假如是在“用境归心”这件事上,偶像崇拜是可行的。如果是如来藏和清净境界所系,那么它就是道体、是“道”之所在,更需要如法地看待。

五、审美过程的“增上生”和“决定胜”

因为审美过程是中国文化“增上生”和“决定胜”的缘故,所以必须如法。

“增上生”和“决定胜”是佛教中观的两个词汇。“增上生”是指使我们心的力量不停向上提升;“决定胜”指心的力量提升到了一个决定性水平以后,证悟了、涅槃了、证果了。“增上生”和“决定胜”表面看起来是佛教修行的方法,但实际上可能很多中国人以审美的方式体验到了“增上生”和“决定胜”,那就是修行了。

所以中国的美在“心”,它是物化的社会和用心所不能代替的。继承如法的塑绘佛像,最终的价值在哪里?佐证心灵。佐证一个人从情绪、审美能力、思想情操等方面深度认同心地最为唯美的那一部分。

人间福报最大、能够获得相应正报呈现出的最完美形象只能是佛。实际上,这个最完美的形象历来都是绘画和塑像的技师们追求的至高境界。他们把对美的最高理解寄托在佛像的塑造上,这种寄托是合理的,但是需要规范。如果既有高尚的寄托,又有宗教如法的规范,那么如法和完美的佛像就一定会再次呈现!

中国当代社会对佛像价值的认识,在很多领域都发生着严重的扭曲。站在文物研究和考古角度对于佛像价值的确定,会让信仰宗教的人大跌眼镜。把宗教圣物进行单纯的物化理解,其中实际存在众多误读,这种解构的意图本身就充斥着无知。我们可以多元、多层面地了解宗教和“禅”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所以佛像鉴赏既要在比较宗教的视野下来谈,同时也要谈我们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和趋势。

六、中国文艺的表述特徵

首先了解一下中国文艺的表述特徵。一般来说,西方重在写实,中国重在写意。在这里,写意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高度凝练,“心”的写实就叫做写意。在美术情操的提炼方面,西方绘画多形似,中国绘画多神似。

中国汉地佛教造像的世间文艺基础、中国文艺的表述特征可以总结成为这么几句话——“注重主观,客不离主”。“注重主观”实际上是尊重客观的,如果没有很好的客观精神,怎么把主观的部分表达得那么精彩呢?

第二部分是讲究气韵、神完气足。

第三部分是物我同源、抽离情绪。中国文化最核心的是物跟我有关、我也跟物有关。自己这个单独的个体是不能脱离开世界的,更深入一层说,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人一个世界”。物我同源最重要的强调是后者,就是抽离情绪。你是旁观者,这是一个艺术创作的境界。但它同时跟另外一个境界相关,就是修行境界,因为这原本就是全盘的佛教修行境界,叫做“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中国文艺的表述特征,实际上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如此不离不弃,跟佛法的用功特点也是如此密切。这就是一个观心的入口。如果我们在了解自己念头的同时,所有妄念都显现了清净真实的十方世界,那么这个入口就是宝贵的如来藏、是佛心的入口。

这其实也是沟通禅观的精致艺术风范。精致在哪里?精致在绝不助长你的贪、嗔、痴烦恼,这是中国文化的化世态度,它是化世间的,而不是被世间化的。

七、宗教的独特表述形式

宗教出于对教义的表达目标,其表述方式存在超越文化土壤的主动性。不同宗教选择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产生了不同表述形式的艺术主张。大乘佛教以发挥作用作为其正向价值观,所以在佛像雕塑里都是接引众生的手印、眼神、态度和形态;而小乘原始佛教以寂灭为正向价值,因此小乘的佛教造像以内敛、平静、内观的造像风格为主。

佛教艺术造像的核心功能就是向大众传递它的核心价值取向。所有佛教造像都有一个重要目标,它是佛教教义的直观表达方式。或者说,它实际上就是另外一种弘法,它是承载佛教法义的一个个体。其造像不可能离开教义本身,否则就不能成为佛教造像。

八、集一切力量复古,就是创新

在佛教造像复古与创新的关系中,皆可以古为今用。因为“古”代表相关文明的真正内涵,所以举全部的创新能力全力复古就是创新。

现在,在与佛教艺术有关的领域中,到处充斥着胡乱发表批评和无度的放任自由,使得当前涉及佛教造像的部分不严谨超过严谨,随意发挥超过对于宗教精神的维护和敬重。塑绘修养和宗教情操才是最终的保障,这两者必须同时兼具,才能为自己造一份真正的善因。

美术素养要服务于宗教情操。虽然美术素养和宗教情操二者平等需要,但终须以宗教情操为神髓。西方的艺术形式多半在写实,而东方以线条主义最为核心。西方写实与东方线条正在面临错位和交流,宗教情操和艺术素养相互融合的形势。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最后在形式的革新上达到了一种“所有的片都是线、片不离线”的高水准,这仍将主导佛教造像的主流,也仍将成为世界最先进人类文明的代言者。

佛教造像最为核心的主流原则,仍然将是古代的原则——如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车里的佛像要如何摆法

问: 我在龙华寺请了一尊阿弥陀佛,当时我问寺院里的...

回头阿弥陀佛像的故事

1082年2月15日晨,50岁的永观法师在佛堂经行念佛,忽见...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放经书的书房挨着卫生间,这样是不是不恭敬

问: 家里有佛像也有经书,但家里的书房直接挨着卫生间...

佛像常见的七种手印

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

造佛像的功德利益

自从优陀延王造像以后,佛教造像一直延续到现在 ,可见...

佛像的缘起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

佛弟子身上勿佩带佛像、观音像挂件

印光大师在《复邬崇音居士书》中讲:前三日接到歧路指...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

现在能听闻佛法,应该珍惜这一因缘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

常吃五类食物易伤大脑

一。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

药王菩萨发愿除灭众生痛苦

像法时期,古印度有这么一对兄弟,哥哥叫星宿光,弟弟...

【佛教词典】不动使者法

(修法)祈念不动使者之法。即说于不动使者秘密经者也...

【佛教词典】观不思议境

(术语)十乘观法之第一。就一念之心而观不思议之理也...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

原文: 然苦乐祸福,本无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

晚景不虚度念佛往生

老年净业行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属于自己的时间充裕,自...

浅说佛教生财及理财之道

中国人近年在海外对奢侈品的购买力惊人,根据汇丰银行...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回绝缘

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是进进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点功...

星云大师:培养耐力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种力量。你看,飞鸽传书需要耐...

每天拜佛的重要性

我们每天修行,必须要有一段时间来礼佛。礼佛一方面降...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

不净观如何修

问: 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如何修? 惠敏法师答:...

星云大师《佛教的净土思想》

第一篇 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 壹前言 净土思想并...

只要你发愿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杀蛇人的悲剧

印光大师在《放生杀生现报录戒杀放生各文合编序》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