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2014/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境的不同认识。《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在五浊恶世,我们人人都是罪恶凡夫,那么,该怎样认识佛说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句话呢?

第一,心无所住,不染世尘。

末法时代,人心浮躁,欲火旺盛,对于一个上有主管领导,下有二十名职工吃饭的“儿童团长”来说,“心无所住”能承担起工作的责任吗?我在做科员时,工作比较清闲,能够清净地手捧经卷。现在,当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得不用世俗的心去处理世俗的事。而在这随波逐流中,听经闻法就流于形式了。

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竞争社会里,修行学道,持戒不染,需要坚定的信愿和持之以恒的操守。那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心无所住”?根据我的工作环境,一是毫不犹豫扔掉手中的权力,这样造业的机会就少得多;二是思惟恒顺众生的动机是否清净?想问题、做事情,是否把自己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三是明了佛弟子多劳是否应该多得?

佛弟子与非佛弟子根本的区别在于觉悟人生和睡梦人生,二者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条件衣、食、住、行都没有分别,分别的关键在于获取的态度和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

第二,以戒为师,借假修真。

在工作和持戒上,两者常常发生矛盾。比如饮酒,是违犯佛制五戒的。在入佛门前,我当办公室主任的时候经常饮酒。皈依佛门后,知道酒的危害后,就不喝了。二〇一二年九月,做市场管理工作后,饮酒的次数比较多,我因此陷入了烦恼的漩涡。不饮酒不容易和商户们打成一片,工作起来阻力比较大。而经常饮酒不是一个佛弟子应该做的事情。过量饮酒不但助长淫心、贪心等邪念,最重要的是遮盖了智慧。过去我在滴酒不沾的情况下,用心学习佛法,头脑非常清醒。一些无法解开的迷团,佛菩萨会通过各种方式指点迷津。而今,由于我不断破戒饮酒,深感智慧的火花小了许多,自己像是走在了胡同里面。痛定思痛,我认识到正确运用佛法,并严格遵守佛法,无穷的利益才会不期而至。

以各种借口或理由破戒而自圆其说,这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不论何时何地,佛弟子要恒常以慈悲之心、菩提之心、成佛之心,去爱护周围的环境和人,假借熙熙攘攘的外部条件,历事炼心,爱惜身体,珍惜时光,持诵佛菩萨圣号,不断开发自己的妙明佛性。

第三,一心系念,真学实干。

我现在上课,由于工作的事务,妄念比过去多了。散乱的心忽东忽西,这样心猿意马上课,所获法益的份量就会越来越轻。我认真反思之所以没有过去的心清净,是由于有所求、有所思、有所忧。学习佛法贵在真学实干,首先在对境面前要保持定力。定力是长期听经闻法所熏陶出的表现。在这个金钱万能、道德缺失的社会里,一个佛弟子能否听从佛陀的教诲,深信因果、不造恶业,关乎其定力的大小。其二要把佛法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三皈五戒”是一个佛弟子的起码要求,但要全部落实,需要转变自我、超越自我。其三要讲究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佛法的作用和目的,是让人们从迷转向觉。

佛所说经文,佛所制戒律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学习佛法中,只有严格遵守执行,绝不能变通。我在和工作中的一些同志吃饭时,很多人问我:“你不吃肉,是不是在学佛?”我说:“不吃肉是因为学佛了,你为什么不学佛?”他们说:“我们也想学,可是肉的香味让我们流口水。”我说:“那是你们糊涂,明白了吃肉的危害,就会控制住食欲。现在的医院越建越大,可是病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吃肉过多,动物的饲料添加了人体难以承受的化学元素,少吃、最好不吃,是明智的选择。”

对治习气,看破放下

五年来的佛法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的家庭,修行的路还有多远?我是罪恶凡夫,在修行的路上,感到多生多劫形成的习气,要在这一世彻底转变,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第一,红尘易见不易看破。

滚滚红尘,每个人都在为名忙、为利忙,忙得不亦乐乎。而对生死的大问题不闻不问,眼前能快活一天算一天,随波逐流,轮转不息。末学和众多居士一样,每天都要被世间琐事纠缠。少年时代曾一心想跳出艰苦的山村环境,走向明亮的办公大楼。三十四年的城市生活后,争强好胜的性格被命运捉弄得死去活来,对一切看淡了。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佛法净化了我的心灵。可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看破红尘,读懂人生呢?且不说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就是佛弟子,真正达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境界的为数不多。

末学明明知道念佛、拜佛、礼佛是为了却生死大事,但还是杂念丛生,发财、如意、健康、平安等自私利己之类的念头经常跳出来,时不时考验自己看破红尘的程度。我知道,不易看破的根源,是修道的功夫不够,出离心不够强烈。从这个角度谈修行,安逸自满的生活,往往容易让人忘失道业,贫穷和挫折就是难得的财富。

第二,情执易结不易放下。

人与人的缘分是错综复杂的,缘分越深,情执越浓。父母缘分、夫妻缘分、儿女缘分、兄妹缘分、朋友缘分等等,都在内心留下了印痕。逐渐放下,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如对父母的孝心,怎么样做才算孝?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信仰的人,孝心的标准不尽相同。作为佛弟子来说,劝说引导父母受持三皈、严守五戒、念佛求生净土,才是最大的孝心。可是在具体的孝敬中,全部落实是很困难的。我见过有的佛弟子,在父母的丧葬中,为了不与兄弟姐妹和亲戚发生争执,只好顺受世间习俗,跟着搞迷信活动。再如吃葱、蒜、韭菜、洋葱之类的食材,佛制禁食“五辛”,然而大多数人对其情结之深,使得佛弟子在待客交友等交际活动中,要严守戒律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过去,我由于社交活动范围狭小,心底比较清净,学习比较精进,居士的戒律行持容易做到。因此,修行道路上障碍比较少。而现在,为亲情、为师情、为友情、为同事情,常常陷入情网之中。智慧的火花被世俗的情网所笼罩,很多事情是佛制所不允许的,但又不得不屈从这种环境。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不能放下?放下真的这样难吗?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心作祟。什么时候心无所求了,什么时候就放下了。

第三,贪念易生不易自在。

贪心是人性最脆弱的环节。贪心者于钱财、田地、什物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当有利可图的对境出现时,总是把“我”摆在第一位。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多付出多劳动,本是份内该做的事情。但由于大家都在混日子,有的还对敬业者说三道四。这时,萌芽的道心就容易动摇。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仅仅靠慈悲心是不够的,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适应修行的需要。观机逗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是菩提心,这是方便的根本。如果,为了方便存心去报复、压制、打击一起共事的同志,那“方便”的意义就与佛法背道而驰了,因果的包袱不知不觉就背在了身上。

贪心的生起有客观和主观两个因素。从客观上讲,金钱虽说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佛说,父母是世间的福田。要耕种,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怎么能孝养父母啊!但必须是取财有道,靠讹诈、欺骗、权力等不正当途径获取财物是不对的。从主观上说,贪心的大小是一个人多生多劫固有习气的表现,也是贫穷困难的逼迫。如我们在路上遇到丢掉的一元钱,能够不假思索高兴地把钱还给来找钱的人;若遇到丢掉的是十元钱,也能够毫不在乎把钱还给来人;如果是一百元钱、一千元钱、一万元钱,心里面就要掂量了,或许会盘问来索要钱的人,“这是你丢掉的钱吗?”“凭什么给你呀?”等等推托之词。贪念的大小在钱财方面,最能考验和说明一个佛弟子修行的程度了。如果真正做到视钱财如粪土了,就会获得大自在。

念佛见佛,见佛成佛

印光大师开示:“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欲火随时都会燃烧,想靠自力了生脱死,势比登天还难。唯有念佛一法,仗佛力加被,才能带业往生。念佛才能成佛!诚如印光大师开示:“所谓净土者,即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念佛必须要有真信切愿,至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

我早晨上班前读诵《净土五经日诵集要》,除此之外持念佛号,一是利用做家务的时间念佛,拖地、洗衣服、洗菜等不用费心的家务活,都可以一边念佛一边做活。二是利用上下班走路或骑车的时间,不断念佛,但要注意路口车辆和红绿灯。三是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在心里默念,但要保证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

末学在刚刚开始的一段念佛时间里,感觉到,功夫浅是做不到心存佛号的。比如我在划破手疼痛或开车遇有紧急情况时,第一念的出现是“娘啊”两个字!《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念佛一段时间后,在意想不到情况出现或祈求平安时,第一念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这说明心为修持之主,只要恭敬至诚,信愿执持佛号,就能往生西方,一生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业行人如何修死观

老病死苦乃吾人大患 《佛说无常经》言:外事庄彩咸归坏...

大安法师:一万佛号怎样念法

问: 一万佛号怎样念法?对有工作的人及没有工作人的...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

不可思议的佛号功德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虽然只是一个声音,写下来...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

《与茅静远居士书》是省庵祖师写给茅静远居士的一封书...

修行的十大要点

一、孝养父母 佛教以孝为本,孝养父母是佛门的最大根...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恒真净土变现净土

今天我们讲的净土的第三个概念,叫恒真净土。也就是释...

为什么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我做小和尚时,每天给六祖大师的真身磕头,某天发现:...

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

「好人」与「道人」的不同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说慈善家,他们也...

【佛教词典】单心三时辨犯轻重

子题:三时俱重、三时俱轻、三时、方便时、根本时、成...

【佛教词典】证入

(术语)以正智如实证得真理也。此有分满。二乘之极果...

下品三生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问: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大安法...

这四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此存心厚薄之分...

一钵饭,佛都不能消受,唯有父母能消受

我们的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佛是出世间最大的福田...

星云大师《谈你说我》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谈...

饮食为止饥渴,莫贪图美味佳肴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

真实功德和不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

【推荐】莲池大师的德业

莲池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出生的时候就...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

菩萨十八根本戒之谤弃大乘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