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病、死现前时,有何五欲可贪

2015/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病、死现前时,有何五欲可贪

前段时间,学习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感触颇深。蕅祖云:“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显而易见,人生八苦中,病苦和死苦最能让人生起怖畏心。

中秋节时,全家四代同堂共聚,舅妈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地在餐桌上活跃着气氛。在同辈人中,她自称幸福指数最高。舅舅是模范丈夫,家务活干得勤快。表姐嫁到外地多年,舅妈自然也不用带孙子,所以日子过得逍遥闲适。虽已年过六十,依然保养得当。

饭后,外婆私下和我说,舅妈得了胆结石,节后就要动手术。市里的两所大医院,其中一家床位已满,由于害怕耽误病情,只得匆忙选择了离家较远的一家医院。医院可不是个好地方,连空气中都充斥着药水的味道。刚做完手术的舅妈,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一脸的痛苦。双眼紧闭,无力说话。刺入我眼帘的是满头白发,和前几日发型时髦、肌肤光鲜的模样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原来舅妈平时戴的是假发,这个世界哪会有不老的传说!

每逢佳节,人们的祝福语总少不了那句“身体健康”。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只能祈愿少病少恼,何敢奢望业报之身完全不受一点罪呢?四十年以前用健康换金钱,四十岁以后用金钱换健康。现实的人生就是这样颠倒!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身体抱恙的时候,所有对物质生活的奢望都会降到冰点。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人死了,钱没花完。

念死无常,需要常常觉照。一日参加助念, 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白天见到的场景。在助念人员为亡者擦身换衣时,我看到了九十二岁老居士的遗体,腹部的骨架全部突出来了,包着一层薄皮。直面死亡,方能惊醒梦中人。大多数女性追求的美丽人生,到最后就是这么一回事。那一天顿觉,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死了以后去哪。

凡夫在迷,日子过得不快活、身有病苦的时候或许还能生起出离心。最难能可贵的是,当我们生活闲适、身体健康的时候,还能提起正念,看清世事无常的本质,清醒地思惟人生八苦。

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极少能感受到人生八苦的逼迫,也很难有居安思危的警觉。平时坐地铁、逛街的都是活力四射的正常人,老人和病人很少出门。我曾有过一次难忘的探病经历,没想到那第一次的看望却成了最后的助念。

卧榻上的齐老先生抬手都很困难,再看看往昔报纸所登照片的神采奕奕,无常就是这样迅速。我坐在他面前念着佛号,悲痛感油然而生。人真的很苦,尤其是老了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印祖说“以病为药”,齐老先生做到了。我看着他忍着剧痛,那样信愿真切地合掌念佛,心中无比震撼。他还是一位作家,我曾经很羡慕的光环。这是对自己最好的教育。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离苦得乐,出离轮回。齐老先生说:“我是第一次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育,你们是阿弥陀佛派来的特使。”其实我觉得他才是阿弥陀佛派来的特使,来教育警醒我们这些泛泛悠悠的人。

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所谓幸福,其实只是侥幸得来的一点福!经不起无常的打磨,经不起病痛的摧残。

生死事大,轮回路险。一气不来,则成下世。慧远大师云:“一世之荣,剧若电光,聚则致离,何足贪哉?”大多数人学佛不能得力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看不破,放不下。

修净业者当熟读净土经典,深体佛心。时常熏习佛言祖语,以对治烦恼习气。《观经》的请法者韦提希夫人遭遇宫廷政变,顿舍娑婆,愿生无忧恼处。目睹无量佛刹后,作出智慧抉择愿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遗教经》云:“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坚牢者。”跨年狂欢之夜,在黄浦江畔踩踏事件中逝去的年轻生命是那么可惜和无辜。这一幕悲剧于我而言如同顶门一针。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依教奉行,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即知这世上再好的东西也带不走。经云:“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春节前夕,大家一直在讨论如何帮助净依师兄病重的父亲,找助念团,查阅临终关怀须知。那几天,顿悟:在生死面前,所有的是非对错、名利争斗都是那么肤浅。其实人生只有一件大事: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境界现前,一时失去正念,并不可怕。因为我们还有时间发现问题,对治习气。最可怕的是临终打失正念,如果到那时才发现修行不得力,悔之已晚。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烦恼炽盛的时候,每每随众上殿就会释怀很多。

一切境界都是业识心造作出来的。与其避境,不如炼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至诚念佛,则能转业。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不念弥陀更念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阿弥陀经》与《维摩诘经》的会通

《净名》《法华》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国,即随其...

东林圣贤往生画传

一、东林莲社,高贤云集 在庐山东林白莲社念佛求生西方...

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当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顿然跟佛的境界相同。这个净土法门它很强调一念...

《观无量寿佛经》第七观:华座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安住佛号之人,命运由自己掌握

安住佛号之人,命运由自己掌握...

乘愿再来是化身还是胎生

问: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

往生净土后为什么能得到不退转

无论是什么样的功夫浅深,只要信愿持名感通弥陀愿力成...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念佛人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吗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

如何来对治散乱心呢

当年老子曾经预言,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人会昏迷、散...

如何修自性空观

问: 请问如何修自性空观? 妙境长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

造什么因果会导致疾病缠身

身体健康是很多人十分向往的。有不少人都是花钱买药、...

【佛教词典】等至建立

云何等至建立者?谓由七种作意证入初静虑,如是乃至非...

【佛教词典】空(三)

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离开

问: 佛陀在火宅喻中并没有提出消灭火的方法,而是要我...

三条鱼的寓言

三条鱼的寓言十分耐人寻味。古时候,波罗奈河里有三条...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

系缘念的念佛方法要怎么修

大家都知道我们念佛的方法里面有一个叫做系缘念,这种...

星云大师:用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 第...

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

圣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为首。不杀曰仁。佛设五戒。...

圣严法师:自见本性,无有差别

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六祖坛经》的第十六条说:...

手淫之人易被人轻贱的6大原因

众所周知,邪淫是很损福报的,贵人若邪淫,则会沦为低...

快活烈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禅师,汉州(今四川广汉)人。出家后,自号妙...

婚葬要置办杀生酒席,学佛人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个农村人,村里的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杀...

这句佛号念得孤明历历,这里面就有观

问: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