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太虚大师  2015/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佛出世的因缘为的什么?因为佛是觉的,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烦恼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乘大愿力降生于中印度为国王太子,享受人间尊荣富贵五欲的快乐,随即抛弃人间富贵尊荣去修行,以至于证果成佛。佛在当时现身,因为要觉悟人的迷,所以现身作个模范,使人晓得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既是要觉悟人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所以随顺人的语言文字,依人类种种差别病而说种种方便救人的法。这佛说觉悟迷妄的法,就名佛法。依佛法推究,人不能够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是由于不明白佛说三世因果的缘故;今天略将世人谬解因果的与佛所说的因果,两相比较说明之。

世人因为是迷的,所以对于佛说的因果就茫昧不知:或者说没有因果;或者凭着意识的理想去推测,谓大地山河是自然变化而有的,谓人是由祖传父父传子而来的;又或谓大地山河及人是有创造者的,所以人同万物都是另有个主宰的。由上种种谬解妄见,发出种种言论,世人被这种种言论所惑,就有不信因果的:谓人在父母未生以前没有什么,至于百年生死以后也没有什么,这种断见一生,就要任意妄为,不怕因果报应。也有迷信神教的:谓人作了善,神就默佑,使得享受爱的果;人作了恶,神就谴责,使得享受非爱的果。统观以上种种说法,不是属于无因果派,就是属于谬解因果派,这两派皆足以使人生一种侥幸心,以为作了恶可以幸免的。哪晓得昧于佛说的因果,就要堕落因果报应,不能够免却生死的苦。

若明白佛说三世因果的道理,晓得人生不是突然而生的,死也不是就可以了的。因为人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成,人到死的时候,四大假和合身虽死,而业识实在没有死。明白这个业识的道理,那佛说三世因果的道理,也就容易明白了。何以故?因为人生已前,有生不止前一世乃至于无始,死后也不是可以了的,乃至于尽未来际也没有止息的时候。这无始终、无内外的业识,就是从无始以来自家所作善恶业力,积集而成业识。善的业强于恶的业,则善业先成熟而感受善果;恶业强于善业,则恶业先成熟而感受恶果。因为有善恶种种大小多少差别,所以就感受贫富、贵贱、贤愚种种的差别,所以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平常人迷于佛说的三世因果,看见罪大恶极的人,偏偏的是富贵双全儿孙满堂;看见为善不倦的人,偏偏是无儿无女,受那贫贱的苦:报应相左,遂谓没有因果,这是由于不明白业识受生的缘故。这业识受生有因缘:业识为因,父母为缘,合缘与因而成人身。今假定有人作种种善业,这业因属于善,当然要结善果;然必要假父母两业缘,又须此父母有应得这个造善因受善果的儿子报应,然后才能够藉此父母两业缘而受生。

具这三种业的因缘,就谓之同业所感。业识犹如谷种,父母两业缘犹如土水日光人工等,因缘具足而后可以发芽结谷。善恶果报,由善恶业因而成,犹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因果是毫厘不爽的。世人不明白佛说因果的道理,犹如不明白长江源流的人。今假定长江向东而流,中间被山所阻,折而由北向南,南岸是平原,平原上的人就说长江源头从山而起,至平原而止。像这种断见,人是知道错的。而不明白业识相续不断与业识受生的理,那因果的理就不能够明白,也与平原之人观察长江的错谬一样。

我们若能够真实明白三世因果,试问有人欲受恶果报应否?所以种善因得善果,种净因得净果,乃至成佛,都是由于自己一念。依佛所说而行,世间恶人尚敢为恶否?故佛教昌行的时候,人人都是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人人都是向善而行,小之可以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化世界为太平,转五浊而为七宝,皆由于此。古德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能够止息诸恶,奉行众善,就能够自净其意,这就是诸佛所说的教法。以上,不过将世人与佛说因果略为比较而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孝顺的人,总是处处感召万物成全

一 我的公公有两个儿子,我老公是他的小儿子。我和我老...

大安法师:因果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问: 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

蠲租得第的故事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这是...

物债易还,命债难还

现在看第二段,还债的人应该怎么还呢?他过去生把人家...

【推荐】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

婚外情、一夜情的九大害处

古谚:饱暖思淫欲。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中国圣贤文化却...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今晚佛学讲座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

自造业自受果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

父母最常见的十个错误观念

1、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的无微...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

【佛教词典】天真佛

(术语)法身佛之异名。谓众生本具之理性,天真独朗者...

【佛教词典】苦苦

梵语 duhkha-duhkhatā。三苦之一。有情之身心,本来即...

大安法师:这句名号是佛心、是清静

我们修通途法门,要讲到怎么契入到无念、无相、无住的...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

何以应当戒杀?

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现在有一...

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

【推荐】为过去而诵经,为未来而念佛,你为现在做了什么

学佛以后,反增烦恼?为什么身边的人都反对?问题不在...

为什么要吃素

吃素有益健康,早经医学的证实,不信请看:台视隔壁的...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第一篇:原理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

金字旁边两把戈

五欲害人,就好像脚踩在毒蛇上,你得一点五欲虚幻的快...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问: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

丰子恺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