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净界法师  2015/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要断恶、修善、度众生,而这三个功德都必须在所缘境中完成。问题是,你今天要断恶、修善、度众生之前,对于所缘境一定要有所认识,你才能把菩萨道修好。

比如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弟子叫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他成就阿罗汉以后,有一天想到他过去的母亲,在禅定当中观察到,他的母亲因为过去悭贪的业力,堕入了饿鬼之中,受到饿鬼道饥饿口渴之苦。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就用禅定力带着饮食,来到母亲面前,给他母亲受用。但是他母亲心中的业没有改变,他母亲悭贪的业力跟饮食接触的时候,变成猛火烧灼她的喉咙。这个时候,目犍连知道,哦,拿饮食给母亲吃,这是没有办法救她的,就请示佛陀。佛陀说:“你应该要七月十五,大众师在自恣日的时候,仰仗大众师九旬用功的功德回向,这个时候来供佛及僧,用这个功德回向,消她的业障。”

就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们往往想要改变外面的境缘,但是忽略了这个外境的存在是由内心业力的释放。我们忽略了改变自己,而直接去改变外境,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就是说你今天要去改变外境,那你要知道这个外境是怎么来。

比如说我们行菩萨道,我们会遇到很多如意的境界,也会遇到一些我们不喜欢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境界,当然我们一定就触动烦恼、起烦恼,可能是贪,或者瞋,或者嫉妒、高慢等等。但是我们要马上提起正念:“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境,起烦恼是没有用的,遇到不如意的境界,我们应该去忏悔,因为这个境缘会在心中显现出来,就是一种罪业的反射。但是最可怕的是:当一个菩萨不能够去判断外境的来源,他就会在不如意的境界里面造罪业。这个本来是一个果报,结果你在果报当中又造了一个罪业,那你这个罪业招感果报,果报又勾引你去造业,这个时候因果的牵扯,就没有一个了断的时候。

佛陀慈悲告诉我们:我们心跟境接触时,你要知道,其实这个外境都是你心中的业力所变现,所谓的“循业发现”,你心中有什么业,就发现一个什么境相让你受用。饿鬼道有悭贪的业,他就会看到这个水是猛火;天人有善业,他看到的是七宝庄严的大地。

所以,重点不在外境,而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什么样的业力,这都是我们在行菩萨道之前,应该对外境有所认识的。那你要认识,就应该透过这三个法门不断的去观察。前面这三个法门,都是针对资粮位的菩萨来安立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百病的百药对治法

《大藏治病药》是唐代高僧释灵澈所著,选取了一百种人...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你的眼光决定你的高度

十年来,我看尽人间悲欢离合,目睹世事沧桑盛衰,一件...

一斤米的价值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推荐】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灾难与人生意义的省思

近日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如短期内多宗空难事...

游本昌:无烦无恼无忧愁

25年前的一部《济公》,让所有人都牢牢地记住了游本昌...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

中国现存的古代大佛【组图】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近2000年时间,除了变成中国最大...

此行能证得大福大慧优雅的容貌

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

【佛教词典】那伽阏刺树那

(人名)Nāgarjuua,菩萨名。龙树。新曰龙猛。西域记...

【佛教词典】旃檀薪尽

(故事)言佛之涅槃也。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

圆因法师:为什么不要吃肉

1、戒杀吃素得福报 佛陀在楞伽经开示我们:食肉与杀同...

11种情况下的人最好别吃辣

1、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不宜吃辣椒,慢性气管...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一句弥陀念诵听

刚开始先偏重点状的专注,怎么专注呢?一句弥陀念诵听...

自信是由实力而来,而不是整容

问: 医学发达,整形变得很普遍。有人觉得,整形像化...

「爱」与「慈悲」的区别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近香则香,近臭则臭

佛陀在世时,得知七十位婆罗门群聚修行,佛陀觉得这群...

【佛教图片】极乐世界观想图

极乐世界观想图...

害者逼恼他故,正障于慈悲

随烦恼二十:害者,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

若无闲事挂心头

禅家云门宗有这样一首偈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