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莲池大师  2015/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

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欲知足,莫贪世荣;忍饥忍渴,志存无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亦莫抛弃。”

宋朝洪州云居宏觉道膺禅师训诫徒众说:“你们既然出了家,就好像囚犯从牢狱释放出来一样,从此走向了生脱死的大道,免除万劫的沉沦,这是你们的造化,因此,要减低欲望,常知足,不要贪求世俗的虚荣;要能忍耐饥渴,立志学道,修习真如寂照的无为法(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能闻持佛法,受到佛法的熏陶,实在难能可贵的,就是九死一生,赴汤蹈火也不可一时刻抛弃佛法。”

诲众清约

宋慈受深禅师,小参示众云:“忘名利,甘淡薄,世间心轻微,道念自然浓厚。匾担山和尚,一生拾橡栗为食;永嘉大师,不吃锄头下菜;高僧惠休,三十年著一衲鞋,遇软地则赤脚。汝今种种受用,未饥而食,未寒而衣,未垢而浴,未睡而眠;道眼未明,心漏未尽,如何消得?”

宋朝东京慧林怀深慈受禅师,有一天在参禅放香后小参时刻,开示徒众说:“大家千万要忘却名和利,以恬淡为乐,世间名利心减少了,向道清净的念头自然滋长增加。像匾担山和尚,一辈子捡栎实(圆形,大如姆指头,端尖锐,在碗状壳斗内,仁如老莲肉,可吃,壳斗可染皂色)为食充饥;永嘉大师不吃用锄头耕种的菜,因为耕锄唯恐伤害泥土里的微小生物,且敬重农夫汗滴禾下土的辛劳;高僧惠休和尚,三十年来只穿一双鞋子,地皮不坚硬时,就打赤脚走路。

你们目前衣食不缺,种种享受,还没饿就吃饭了,还没冷就加衣了,身体还未弄脏就洗澡了,还未到睡时就睡着了;这样生死之道还未弄清楚,心境污染未尽,惑障不断,凭什么来消受上述的福报呢?”

(莲池大师著;吴锦煌居士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

大安法师:不要怕自己根机愚钝浅陋

省庵大师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对这些正面来劝勉,不要怕...

你要做三件事情: 内观真如、离相清净、借相修心

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完全赞叹、完全诃责,都不中道。...

一天之中如何对治贪嗔痴

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好像医生去帮人治...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

素食是修行顺利成就的秘方

身陷在充满各种污染源的现代人,有著设备多样与华美洁...

五个【不要紧】与十个【无论如何】

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涅槃」与「往生」有什么区别

问: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

善业一停止,恶业就要当头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那里有个木匠,他讲你们这站的笔直...

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第一,我们...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

【佛教词典】光明心殿

(术语)金刚界大日如来之住处。胎藏界为理门,其住处...

【佛教词典】竹巴慈希

藏语音译,意为六月四日(藏历)。又称六四转山会。为...

不能悟道的五个错见

印度自释迦出世,遍习外道异学,终于菩提树下,证悟大...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

菩萨戒四条浅说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

一函遍复讲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