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衍慈法师  2016/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后又去到哪里,在世上几十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等等问题。所以说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叫做欲界,人只有一口气存在,所面对的欲望,离不开财、色、名、食、睡,其实这五欲是罪恶的五条根。外界五花八门种种的物欲,如果没有定力,我们很容易盲目地跟着境界走,产生很多妄想,什么我见、我喜爱,我慢,乃至我痴等烦恼,令人心灵动荡。这些欲望,只要接触到,人都希望追寻得到、乃至占有。拥有之后,更不会安于现状,总会与人作比较,更会用尽种种方法去争取更多及更好。

聪明人常常运用自己在世间上所学到的知识去处理事情,不知道聪明只不过是根尘和合所产生“识”的作用,这种世智辩聪,不惜一切去争取,会令自己产生很多烦恼,人变得越来越迷惑,给自己制造很多痛苦之余,甚至会走错路,最后令自己堕落。吸毒是一个例子,环境污染又是另一个例子,有人为了赚钱或升官,用尽种种利己害人之手段去达到目的,这些人生百态,举目皆是。

有智慧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已觉悟到人生之真理,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懂得从正业中去获得金钱,孝顺父母、奉侍师长,以回馈社会为己任,把快乐带给大家,他人快乐即是自己快乐,他人有烦恼就去为他们解决。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是尽自己在世上的因缘,付出一分绵力,所以不会把个“我”字放在第一位,用随缘随份这个心态去做有益他人之事,不论成功与失败,都不会得意或埋怨。失败之时,懂得用惭愧心去反省检讨,有错则改,下次会做得更好。与此相反的有另一类人士,他们不论对与错,为了保护自己,只要心内烦恼指数升高,便马上为自己辩护,产生更多的不满与瞋恨心。

你们认为后者有智慧吗?有智慧的人,即使事情成功了,会感恩大家不分彼此,众缘和合,才会成事。所以说有智慧的人,每当面对见闻觉知时,都会留意心中产生的感受,要自己觉醒。佛法不竟是从众生身上求。我们要得到进步,也是要在众人里不断去磨练。又能明白六道轮回,所谓如是因如是果,种善因得善果之道理,那么,对身口意就会谨慎用事,生活也自然过得开心自在,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

在佛门里就有学习智慧这一科,所谓得究竟解脱的三无漏学,智慧,是从戒与定开发出来的,我们用戒来管理违犯之心,用定来指挥散乱之心,用慧来开导愚痴之心。先学做人,学如何去管好自己的心猿意马,对人上恭下和,处事明辨是非,做到处事恰到好处。不断去改善圆融自己的修养,把正直之人格树立起来,令自己做人处事合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至于定之修习,方法很多,总要经过一轮训练,简单来说,面对境界之时,先行深呼吸,停一停、想一想,找回自己的心,才不会恼乱行事,在顺境时,不会生起骄慢的心,也不会被快乐所转,这样就会容易找对应付贪瞋痴三毒之方案。

学不成功的,都是因为没有智慧,不愿意把“我执”放下,不愿意接受别人之意见,更不愿意把自己拥有的,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但不要忘记,人们的烦恼只因有“我执”,导致终日郁郁不乐。所以说要解脱烦恼,必须修戒定慧,发菩提心,有佛法智慧才有办法,这才是真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不过一个「赢」字

赢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

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久远前,有两兄弟。他们都是穷人。哥哥心想:生...

【一半】的智慧

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

【推荐】佛经格言集萃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在本经当中,结集经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

星云大师: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

我的一生都是在苦难中成长,在我呱呱坠地时,一九二七...

以无我的智慧观察正报身心

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

看看这些话你也许会改变很多

一、 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 不要评...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静坐与禅定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

【佛教词典】黑业

(术语)四业之一。感闇黑不净之苦果,闇黑不净之恶业...

【佛教词典】六波罗蜜多相由六种最胜

【六波罗蜜多相由六种最胜】 p0314 摄论二卷二十四页云...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

一切诸法悉皆如梦,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

人为什么会瞋恨

由于他有欲望,当这欲望满足的时候他很得意,当这欲望...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念佛能改变因果规律吗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比如一个人癌症本来该受报的,诚...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

40道寺院素菜谱(图)

...

未得到定之前,要减少睡眠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

鼓山韦驮菩萨显灵的故事

在福州鼓山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有一个韦驮显灵的...

【推荐】你有没有想到工作就是修行呢

以前常听到老师讲要放下,我并没有真正地领悟个中意义...

南怀瑾:禅宗的棒喝

讲到禅宗,往往使人联想到棒喝,好像禅宗与棒喝,是不...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