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从受戒开始

慈舟法师  2017/04/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也莫说了生死的话。但只是持戒也不是容易事,因为不顺习气,所以发不起持戒心。故《梵网经》佛诃责不受戒众生,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这话怎么讲呢?因畜生不知善恶,故不能受戒。人若不知好丑,不肯受戒,甘心下流,这不是与畜生无异吗?又怎么说木头无异呢?众生还有知觉,木头连知觉也没有,又不知痛痒。愚痴众生在生死苦中,不知痛苦。不知痛,安知痒呢?所以说木头无异。初闻佛法的人,多生恐怖心,说: “嗳呀!佛法好严哪!”这也犯戒,那也犯戒,所以害怕。久熏的人听了,纵然不能受,也不惊不怖。略举旁人的一两样事,作个比喻听听:愚痴众生就像灯似的,照远不照近,见到别人的坏处,就见不到自己的不好。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能照人家,很少照自己。晚学在湖北时,也有受皈戒的。

有个女人,她不敢受五戒。我说戒能持几条受几条,持不了的不受也可以。她听了这话后,受四戒,哪四戒呢?杀盗妄酒四条,不受邪淫。我以为她是不懂,所以就告诉她说:“居士受五戒,只戒邪淫。”她听了这话,还是不受淫戒。一个女人不能戒邪淫,岂不可耻吗?岂不是甘心下流吗?以此一事推度,你我不肯受戒,不肯持戒,就是留着黑暗路走,不愿向光明路上去。自己要想想,留着黑路走,是对不对呢?少薰习就不知受戒的好处,不受的害处。不受只犯性罪,不犯遮罪,受了戒,一犯就犯两重罪,要是这样打算盘,那可就打错了。犯性罪也是要堕三途的,在三恶道中受够苦出来,还是造罪堕地狱。如果是受了戒犯戒,受苦受够了,发愿出来再受不再犯,那就会持戒了。

譬如世间,作贼的捉去了,就受牢狱苦;受够了出来,再偷东西,再坐狱,打总子也没有完的时候。众生不知向善,辗转堕地狱,那些牛头马面鬼,一见就烦恼来了,说我费了许多气力治他的罪,治完了放出去,未久又来了,又要我费力。常言六道轮回,若果六道是平等的,轮回也还好;在三善道中多少年,在三恶道亦多少年,也还好过,可又不是这样。生人天的如爪上土,生恶道如大地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所以六道可怕。如果不持戒,在三恶道中时长可怕。

杀盗淫妄这四戒中,杀戒,自不杀人,还可以让人杀我。盗妄都可以自不作,让人作的因缘。杀我盗我骗我者,作随缘消旧业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随缘消旧业想的,这个业是不能随缘消业的。别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他也淫我,双方犯戒,这个因果无有了期。定规要从此一刀两断,绝对不淫才好。

《梵网经》诸家注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淫,有判既是菩萨正淫也要断的,就看我们从缓从急。从缓,先戒邪淫;从急,则全断淫欲。究竟从缓对不对呢?缓是不能了生死的,说是不对,佛又何必说五戒只戒邪淫呢?因为佛是观机施教,看你根机浅就说缓,所以说半字教、分教,都不是究竟的。佛有摄受门、折服门,此是摄受门,用权巧方便,使渐离淫欲。不断淫是世法,就佛法说是应断的。诸位有未入佛门的,先断邪淫;入了门知佛法味,就要断淫,究竟断淫,方断生死根源。戒都有连带关系。能究竟断淫即犯无罪的杀戒,杀无明父,杀贪爱母。犯此杀戒,是杀生因种性,非杀父母之相,不但无罪,还是功德。若一人究竟杀无明贪爱,则一人究竟断生死;人人究竟杀无明贪爱,则大地众生都是佛菩萨。

但只是人都不肯这样究竟杀。无明是根本无明,贪爱是枝末无明。根本无明迷法性,不能知真本有,造业受报,不能达妄本空。故根本无明,又名发业无明;起惑造业,故贪爱又名润生无明。如果下了种,没有贪爱水浇,久了会干,不能生长。无明种子为因,譬如父;贪爱长胎,养胎譬如母。杀了这样父母,究竟得解脱,即所谓“打得念头死,救得法身活。”持戒确是救我们法身慧命的金丹。如果觉得生死有趣味,那就是魔子魔孙。若不甘心堕落,就要好好的持戒。戒本不易持,要像打铁一样,烧烧捶捶,去些渣滓就去些习气。数数入火,数数捶打,岂是一下子打好的吗?譬如诸位来三宝门下,都不吃肉了。

最初不吃是不是还要想吃呢?久了自然不吃。但念头一起即起诃责,如铁打掉一点渣滓。以此推度,只要发心就能。可不要像那女人不敢受,不敢持。一切戒都是慢慢磨练,受不来勉强受,持不来勉强持。若果是不敢受,不敢持,岂不是与畜生无异,木头无异吗?譬如打仗,败了还打。佛法的仗是正念与邪念打,败了又来,要像久不死的团鱼。正念是永远不会死的,败了再打,时久自然邪不胜正。所以说正念像不死的团鱼,不怕持不了,只怕不发心。诸位受了戒,回去对于家庭眷属亲友,也要劝勉。佛菩萨大慈大悲,打总子不会怪我们犯戒的。可是护戒神未断嗔,他是不容犯戒人的。多犯不如少犯,少犯不如不犯。佛虽慈悲我们,只怕我们自己不慈悲自己。佛即是心故,念佛持戒分不开的,是一件事情。好好念佛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

为什么只教人念佛

《西方公据》中说:各位善人,世间有千条万条路,为什...

初学佛法的应怎么学

问: 初学佛法并有志于出家修行的人应该先读什么经?...

佛学常见辞汇(二画)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

【推荐】如何看待夏莲居的《无量寿经》会集本

问: 印祖是否见到了夏会本?有无文字记载?许多大德都...

什么是菩萨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

劝持五戒诗

戒杀生 同是娑婆沦落人,历劫互结恩怨缘。 亦曾多生为...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

十种成就佛法,十种退失佛法

佛言: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成就佛法。 何等为十...

心灵的影子

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

【推荐】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

【佛教词典】乌苏耆昼腻多

为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所载之陀罗尼名。意译...

【佛教词典】二取灭

【二取灭】 p0024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二取灭...

生活在别人的口中,这样的人多没智慧

我们学《地藏经》就知道,佛菩萨都是在利益众生,而凡...

《观无量寿佛经》第三观:地观

【经文】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

别杀我孩子 900万母亲血泪控诉

每年有九百万母亲被迫承受最痛苦的失去。她们的孩子生...

普陀山「观音跳」的内涵义理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普陀的又一处圣...

四个次第引导你离苦得乐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是安乐的,但是如何能够安乐而...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有六种:贪、...

顾小失大

世间大事糊涂而小事聪明的人很多,就是说:只顾小小的...

不要住在你的妄想,否则生命的历史将不断重演

你可能内观以后开始修一心即假观了,就开始历事炼心,...

昌臻法师《八关斋戒的意义与功德利益》

(一)八关斋戒的意义和为什么要受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

做了好事被人骂,还要很高兴

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

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