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宗性法师  2020/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有六种:贪、嗔、痴、慢、疑、邪见。

为什么叫“根本烦恼”?前面的小随烦恼、中随烦恼和大随烦恼,都是由它衍生出来的。就像树一样,小随烦恼相当于树叶,中随烦恼相当于树枝,大随烦恼相当于树干,根本烦恼呢?相当于地下的根。

如果把树的上半截锯掉,它死了没有?没有,因为根还活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明年它又长起来了。佛法讲,要想控制不良情绪,就要把最顽固的不良情绪——“根本烦恼”连根拔除,这样不良情绪才能得到彻底地管理。

“贪”,就是平常讲的贪婪。前面讲的“谄”是不是贪婪的表现呀?肯定是了。因为想得到利益,所以才会谄曲。因此,贪就是占有的欲望,也就是今天讲的占有欲。

人类的占有欲太大,而欲望又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无底深渊。看看大家穿的衣服,就知道欲望的可怕。我常讲,有几件衣服是被你穿破了才扔的?总是在不停地购买,不停地占有。所以,你们要检讨自己。

“嗔”,嗔恨的意思。前面讲的“忿”算不算嗔?“恨”算不算嗔?“恼”算不算嗔?“嫉”算不算嗔?“害”人的心算不算嗔?都算。这些都是嗔恨的表现。所以,嗔恨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非常活跃。

“痴”,就是愚痴,没有智慧。说假话的“诳”,也算愚痴的表现。为什么?有没有永远的谎言?谎言到最后都是要干嘛呀?被戳穿的。所以,谎言就是在不好吃的东西上包了一层巧克力,让你感觉它无比地诱人。拿来一吃,才知道上当了。所以,“痴”在我们的人生中占据了大量的空间。

“慢”,就是贡高我慢。这也是一种根本烦恼。在佛法中,对“慢”的解析非常具体。比如:“慢”有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这说明“慢”的表现形式很多样。

有些“慢”是没有自知之名的。本来自己比别人差,但他心里却认为对方比自己好不到哪里去。还有更没有自知之名的,本来别人比他高,比他好,他却认为自己和对方一样高、一样好。这种“慢”就有点超乎寻常了。

还有更恶劣的,别人本来比他优秀,他反倒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你们遇到过这样的人吗?这种心理正常吗?不正常。就算你确实比别人优秀,也不提倡有慢心,更何况你比别人差。

佛法讲,贡高我慢是不可以的,因为一切众生皆平等。你现在优秀,但能保证永远优秀吗?如果认为自己优秀一点就了不起,你还能有进步吗?不能进步了。所以,不要把你的优秀作为人生的资本和法码,不要总是躺在你的优秀上面。

最后这个优秀会把你怎么样?埋葬掉!所以,过去的诗人都知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永远都要往前走,不要被优秀迷惑。

“疑”,怀疑,对任何东西都不认同。佛法讲,任何事物都是有因果的。你们认不认同因果呢?虽然嘴上说认同,但内心是摇摆的。有时候觉得好像是,有时候又觉得不是,有时候连是和不是也不能确定。这就是“疑”。这是不可以有的情绪。特别是轻易就怀疑,轻易就下结论,轻易就排斥,这非常可怕,也非常不好。

邪见

“邪见”,又叫“不正见”,就是错误的见解。这种心理活动有点邪门,不正确。佛法讲,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有因果的,这是“正见”。但你却不认同,认为没有因果,这就是“邪见”。

什么是因果呢?肚子饿了就要吃饭。吃饭是因,饱了是果。这就是因果。但是,佛法讲的因果没这么简单。佛法中的因果要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也就是说,你今生所受的,很可能是前世所造的;今世所造的,来生还要干什么?还要受这个结果。所以,“三世因果”从时空上把因果拉长了。

但是,很多人认识不了“三世因果”。曾经有许多人来问我同一个问题:“和尚,三世因果到底有没有?轮回到底有没有?”我说:“这东西玄呀!”他问:“你怎么说玄呢?”我说:“我又不能把它放在手心里给你看,顶多手里拿个苹果。而因果是拿不出来的,要靠你用智慧力来判断。”他听了觉得很迷茫。

我又告诉他:“我们先不讨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到底有没有,我们就说眼前。昨天、今天、明天有没有?”他说:“有。”我说:“既然你承认昨天、今天、明天,如果每个人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会怎样?”这句话的背后,暴露出人生有很多的无奈和绝望。所以,人就有一种消极主义,也就是现实主义、功利主义。

因此,一般人都只顾今天。可到了明天怎么办?到了后天怎么办?不知道!我说:“如果每个人都是‘今天主义’,这个世间乱不乱套呀?早乱套了。为什么?都去及时行乐了。今天吃完,就不管明天有没有吃的;今天用完,明天还有没有用的也不管。”

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中,就不仅要考虑把今天过好,明天、后天能否过好也要考虑。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人才有希望,人才会努力。知道吧?我说:“你只要把今天、明天和后天想清楚,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接着说:“虽然今天没法用实验证明给你看,但至少有一条,也就是它的积极意义,能让所有的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任。”为什么呢?他至少会担心,不让今生的东西对来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他会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有所警惕,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对因果生起敬畏之心。

有了这种警惕和敬畏的心理,总比功利主义和及时行乐主义对社会的匡扶作用大吧?不仅大,而且大了一百倍、一千倍!

所以,最正确、最根本的信仰,是建立在因果之上的。今天有很多人说自己有信仰。你问他:“你信佛呀?”他说:“我信佛。”又问:“你信什么样的佛?”他回答:“我信我现在就是佛。”

佛法虽然告诉你人人都是佛,但是你不能因此而狂妄。难道说你真的不用修行了吗?不是这样的。你现在是佛,这是理论上的佛。最终还要靠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努力达到。

如果对因果和轮回的正确认知没有建立起来,很难有真正的信仰。因此,为了建立真正的信仰,就需要排除邪见。不要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东西都没了。如果你真那样认为,就叫“邪见”,是根本烦恼。

上面讲的六种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需要我们很好地管理它们。

我刚才讲了四大类的情绪,分别是小随烦恼、中随烦恼、大随烦恼和根本烦恼。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管理。可是,你把不好的情绪管起来了,心里面会不会觉得空呀?会不会觉得没事干了呀?不会。为什么?佛法有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就是把你内心里面不好的东西管起来,最后将其消除。与此同时,还要“众善奉行”,就是要培养良善的情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

【推荐】诉苦与抱怨反而会徒增苦恼

我说过,我不是看破红尘来出家的,也不是因为愤世嫉俗...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烦恼为何不能克服呢

问: 有些在家人有烦恼,为什么不能克服呢? 净界法师...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忏云老法师:如何对治烦恼习气

在烦恼习气中,要是一时念不下佛呀,就转个环境,扫扫...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

烦恼即如来种

佛教常将莲花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征,这本身就...

念佛怎样才能达到成片

问: 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 成刚法师答...

事业成功是宿世福报还是今生努力?

问: 世间事业的成功是宿世修行、集聚福报得来的,还...

【佛教词典】染着

(术语)爱欲之心,于外物浸染执着而不离也。新译仁王...

【佛教词典】见慧相摄四句分别

【见慧相摄四句分别】 p0644   发智论七卷五页云:见...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问: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答: 谈起抱怨...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问: 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

贿赂阎王

从前有个国王,每天从早到晚,满脑子盘算的都是钱财女...

俱生我执及其伏断方法

分别我执是由现生的串习而来的,这个俱生就是,不是现...

一声南无佛

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来这个庙上出家;佛不在庙...

妙莲老和尚传奇

净土法门中,有一种大精进,大勇猛,大行持,非一般人...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

心病有五大种类

心病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里不舒服,就是当我们的内心...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一、学佛首先要念苦 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问: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道坚法师答: 负债的人是...

父母过世为他们立牌位有用吗

问: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一次我们讨论到我父母过...

【推荐】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