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

南怀瑾老师  2016/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

【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

不善就是恶业,我们要仔细检查自己,假如平常思想习气里有坏的念头,必须自己能截得断,这是修行的初步,这也就是行愿。还没有生起的坏念头,要防止它生出来,这句话要注意,真是修行人,看到这句话都会发抖,为什么?

你觉得自己平常没有坏心眼,那是因为它还没有发出来。即使最善、最好的人,在好极了的时候,也会起很坏的坏心眼,自己都检查不出来,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看过去宋、明理学家的资料,在做善事的时候,同时也做了很大的坏事,自己做了都不知道。所以行善培养功德,要最高的般若智慧,不是那么简单。有时你觉得自己很严肃、很端正,实际上天天在做坏事。行愿就有这样难!任何人一点主观的知识,一点点学问,自认为是对的,但以根本智一照,往往有最大的坏念。所以,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是最难的。

【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

我们以心理学的立场检查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自己的心行中,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善?假如是一个真正严格检查自己心性的修行人,可以查查看,在一天之中,又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至善,多数不过是糊里糊涂过日子而已。不要说行为中有善事,连至善的念头都没有起来过。

你说,我在念佛啊!那是无心念,一边念佛,一边六根还到处乱动。即使你能念佛念到专一,那只能说是修持法门而已,并没有真正升起善的福德资粮,有这样严格。

所以大家随便讲禅宗,什么宗,一分功德没有升起,你想进步一分,做不到的,不可能!如果心理上转了一分,升起一分善境界,智慧就会跳进一步,这是很呆板的。

所以一些老年朋友,用功用了这么多年,都不上路,你不要光想以打坐修定求进步,善根没有起来,善功德根本没有培养过,如何进步呢?所以善已生令增长,自己检查出来自己真有某一点善业,已经生根发芽了,要使它增长;至于还没有生起的,未生令生。上面所说的这些是四正断,三十七道品中称四正勤,也就是我们必须努力去修持的行为。

【初聚立于资粮道,次四聚立于暖等四加行位,圣道支立为见道,菩提分立为修道。】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要修行,显教所讲三十七菩提道品缺一不可。这就是行门,自己要随时严格地检查自己,反省自己,这个具备了,才是学佛的基本。

初步聚立于资粮道,你的修行本钱才算有了。如果自己的思想、行为,马马虎虎过去了,没有配合自己真正的善行在做,资粮道就不够。换句话说,你要修行,要证道,你的资本也就没有!这与做生意一样,没本钱谈什么?再说,你修行离不开善行这个资粮道,立了资粮道以后,才谈得到做功夫。打坐修证那是四加行,所以由打坐作四加行的修持,进一步就会悟道——圣道支立为见道,见性根本之道,所谓明心见性是见道,见道以后修道——菩提分立为修道,最后大彻大悟。这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一个程序。

修行的心行基本没有建立,一来就想走高的路子,走上上道。认为自己已悟道,何必再参禅打坐,这样枉然浪费一辈子的人太多了。自己并不检查自己,有没有发起善心?资粮道有没有充沛?

所以修行人第一要发起善法之欲望。在我们没有证道以前,都会有欲望,但是修行的欲,是发起善法之欲,善行善思维,是成佛功德的根本,所以善法欲要发起。善法的欲一天一天要增加。厌离心也要发起,世间法一天一天要厌离。这是三十七菩提道品四正勤的道理: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

学佛的人必须走这条路才能得道,才能大彻大悟。你去搞气脉,画符念咒……这些都不相干。而是要能在尘劳烦恼之中,随意之所转,转烦恼成菩提,修习三十七菩提道品,如果不走这条路,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一半一半

我们经常看到报章杂志上将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两半:自由...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如何判断妄想是善是恶

问: 请问法师,既然我们都是妄想妄念,我怎么知道哪...

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以善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同一件事为何有人升华有人堕落

问: 法师,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因为这件事升华,有...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人生七种无形的财富

人生有许多无形的财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质财...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

画佛像为什么能够成佛

前面是雕刻成一个立体的佛像,这以下是用手工把它画制...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佛教词典】一实境界

(术语)悟一实之境界也。占察经下曰:一实境界者,谓...

【佛教词典】劝诫

(术语)教善云劝,制恶云诫。如来之教法,必具此两门...

培养修行习惯的重要性

《释门自镜录》里记载,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

修学楞严咒有十妙

(一)妙清净:至心持咒,身口意三业就能清净,诚意诵...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

国际十大流行的健康行为

少食肉 俄罗斯眼下流行素食风。他们认为大量食用各类...

文珠法师《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一、前言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

为何名为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过去修什么法门,现在得名为观世音呢?具有...

生命中的贪欲苦

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

【推荐】佛教寺院养老——福鼎资国寺弥陀村安养院入住指南

1、弥陀村安养院的宗旨和缘起 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发起...

印光大师:杀生吃肉的开示--杀业最碍往生

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

对治我们欺诳之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

记忆力差该怎么办

问: 记忆力差怎么办? 万如法师答: 经文咒语记不住,...

一切皆舍,了脱生死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