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2016/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三十年了,如今净土法门要亡于我这一代吗?”他于是在佛前发誓,必定竭力复兴净土教法。因此著作《莲宗宝鉴》十卷,书中所阐述的净土观点深契佛理,令人警醒,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净业行人的赞叹。优昙法师也因其独特的净土观点成为名传千古的一代净土宗高僧。

优昙法师在谈及净土法门时认为,凡是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必然意志坚定而明显地是为了要与生死为敌,不是随便说了便作罢。应当思惟忆念无常迅速,时间是不会等待人的,必须把生死当作一回事才行。如果还是半进半退,对净土法门半信半疑,那么到最后临终时,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又怎么能够脱离生死轮回。

若是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极乐净土,便从今日起,发起大勇猛心,发起大精进心,不论会佛法或不会佛法,见性还是不见性,只要坚定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同着一座须弥山相似的,扶摇震撼不动。专注心思,一其意念,或者参念、观念、忆念、十念,或者默念、专念、系念、礼拜而念,念兹在兹,常忆常念。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过,念佛不离心,日日时时,不要放舍。绵绵密密,加鸡孵蛋,常令暖气接连相续,这即是净念相继。更加上智慧的观照,则知道净土即是自心,这才是钝根利智之人进修的工夫。

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稳,纵使遇到苦乐逆顺的境界现前,只是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丝毫一念的变异心,没有一念的退惰心,没有一点杂乱妄想之心,直到这一生的尽头,永远不起别的念头,决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真的能够如此用功,那么历劫以来的无明生死业障,自然而然消灭于无形,——切的尘劳妄想习气烦恼,自然而然清净无余。就算亲见阿弥陀佛,也不离开自己本觉的那一念,只要功业成就修行圆满,再加上弥陀的愿力资助,临命终时,必定往生上品莲台。

优昙法师还在本书中说,若是念佛的人,烦恼尘垢尚未清净,每当恶念生起时,必须要自仔细检点自己是否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贡高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对立的心,以及种种逆顺境界,随染著贪恋所生起的一切不善之心。如果恶念起来的时候,必须赶紧高声念佛,收摄心思归于正念,切不可令恶心相续,当下就要让它消灭得干干净净,永不再令它生起。反之,所有的深信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以及一切种种的善心,应当常常守护不失。

除此之外,更要远离不净行,断赊违犯戒律威仪的恶事,鸡狗猪羊,千万不要畜养,打猎捕鱼,也不可做。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中,所有的诸上善人,那是由于舍弃恶缘,修行善业,才能够得生净土,获不退转。念佛的人,要常随著佛的德行学习,所以应该以去恶从善为要务才是。

优昙法师还认为,凡是修行念佛法门的人,想要往生净土,就要时常思惟这个娑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有成必有坏,有生必有死。如果没有亲自听闻到佛法,则此世舍身来世又受身,将不断地轮转于三界四生六道之中,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而我今日有缘,可以听闻正法,得以修习净土法门,应以阿弥陀佛为唯一的心念,舍此报身,必当往生极乐净土,人于净土的莲华胎中,受种种的快乐,永远脱离生死的痛苦,永不退转菩提之心,此乃是大丈夫平生最伟大的一件事业。

法师认为,当有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向前,放下身心的挂碍,不要生起疑虑和不信任的心,只须面向西方端身正坐,专心忆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数的化佛。同时,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令他声声不绝。并于世间的一切事务,不得思念,不得贪恋。如果有其他的妄念起来,只要急称佛号,这样就能在念念之间,除灭罪障。只此一念坚定念佛的心,决定可以往生净土。如果命未该尽,也可以使身心安宁。

修行净土的人,慎勿妄;生留恋世间的心,在该活的时候自然会活下来,应当死的时候就必须要死,只要赶紧修办往生的资粮,不必疑虑自己会死会活?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层道理,往生就如同脱去破旧的衣服,以穿着上好的服饰,一旦舍去凡夫之身,便登如来解脱之地,这就是很伟大很殊胜的事。

优昙法师还说,要真切地相信修行之事,的的确确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专注心意一心正念,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我本师。只此一念阿弥陀佛,即是化身佛。只此一念阿弥陀佛,即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医治生死之良药。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出三界之捷径,只此当下一念阿弥陀佛,即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阿弥陀佛,即能通达唯心净土。

只要记得这—句阿弥陀佛在心念中,莫教它遗忘失落,要命他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稳快乐也如是念,病苦烦恼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清楚明白而不昏昧无知,那么又何必向外对人询问,求觅解脱生死的归程呢?

《莲宗宝鉴》一书完成后,优昙法师广泛咨请诸方大德印证。他找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更动其中的一个字。在对本书全面完善修改之后,优昙法师上书元仁宗,乞求恢复净土教法,元十二宗皇帝感其虔诚,答应恢复净土教法,并令优昙法师为净土教主,赐号“虎溪尊者”。元文宗至顺初年(1330),优昙法师身无病苦,于大众念佛声中往生西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善太郎的故事

日本有个善太郎,这个人是修净土的,专念阿弥陀佛,他...

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有三种功德

第二个,我们选择极乐世界,我们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那...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觉得极乐世界很陌生,该怎么办呢

问: 师父您好,弟子愚痴,虽然非常想去西方极乐世界...

歧路指归

歧路指归重排流通引言 时当末法,去圣时遥,人心陷溺...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即便是铁围山、须弥山或...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推荐】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1、有...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

【佛教词典】白龙寺

位于湖北天门县皂市镇五华山。相传始建于南朝,现存之...

【佛教词典】无常卽苦

【无常卽苦】 p1065 杂集论六卷六页云:何故经说若无常...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 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

太子之力

悉达多太子十岁时,在释迦族当中有五百位与他年龄相仿...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

七难、七不净,四无常

1.凡人皆有七种不净,因而对自身不必过于执着,有这样...

【推荐】九种往生净土发愿文

历代祖师大德依据净宗精要,针对行人根机,曾撰述诸多...

如何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

人心莫测,于我有何关系

我常常这样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证了他心通的人,你无论...

大安法师:临终昏沉,有人助念能否往生

问: 总想去东林寺闭关,一直也没有去成。几年来经常...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

有人只是小聪明,有人则拥有大智慧

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辨真伪,而不张扬、不虚妄,便...

圣严法师《好事多磨》

俗话说:好事多磨,成就一桩世间好事,尚且要费尽心力...

骄傲的孔雀

佛陀为了教导弟子去除贪、瞋、痴等习气,制定僧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