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既然罪性本空,为什么还要忏悔

净界法师  2016/10/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师父在课堂上,一再提到说罪性本空,同时也要我们站在那个“空”的角度来忏悔。

师父:是,这样会比较好。

问:我的问题是说,既然这个罪性是空的,为什么我们要来忏悔。

师父答:我知道你意思。罪性是空,但是罪相它是有缘起的。我们一件事情有体跟相,对不对?它有缘起,所以性空有缘起。就是说,当我们把业力本身回到原点的时候,我们本来是没有罪业,这个很重要,那是因为一念的妄动。

当然无始的一念妄动,蕅益大师说就是你当下这个妄动,因为你这个一念的妄心去攀缘一个五欲的妄境,所以才有业力。你妄心攀缘妄境,造下一个虚妄的业力,创造了虚妄的生死轮回。

虚妄不是没有,诸位!虚妄只是说它是变化的。当佛法里面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不是没有的意思,虚妄的意思就是说它会变化,它不是经常这样子的。什么是真实呢?就是它永远这样子的,叫真实。

那么业性本空,业果不失,这两个不冲突。但是你必须站在业性本空的角度来面对业果不失,这对你是最有利的心态。你必须要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缘起,站在无住的角度来生心,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这个是佛陀告诉我们的,这种思考模式对你的业力的反转最快。你站在什么角度影响到你的忏悔的成败,就是你的理观。

比方说你现在生病,假设我胃病,你认为胃病是治不好,你认为它是真实不能改变,你果然治不好,因为你的执着很厉害。诸位!你不要小看你的心灵力量。你一直认为你有胃病,吃什么药你也很难治好。你要告诉自己你本来没有胃病,你是后来才有胃病的,你本来是健康,这个时候你观察这个胃病是因缘生,如梦如幻,所以你吃药你就容易把它治好。

这个就是这样子,站在你本来没有病的角度去治病。现在医学也承认你心灵的力量会影响到你身体的变化。所以你看现在讲身心灵,对不对?为什么多一个灵?说你心态老是觉得你有病,再好的医生也治不好你的病,因为你坚固地执着它。诸位你还记得吗?你本来没有病,你出生的时候本来没有病,你是后来才有病的,所以可以治好。

我们是本来清净,所以我们才有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处理掉,才会成佛,就这个道理。站在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这个对你是最有利的。你先相信这个道,这是佛陀说的。这叫理观,观察业性本空,你的罪业会消除得比别人快。因为你慢慢松脱了,把这个业力的执取放掉了,然后你该忏悔还得忏悔。

理观不能障碍事修。不是说你观察业性本空,就不忏悔了。你照样忏悔,该起惭愧心照样起惭愧心,因为你有如梦如幻的罪业,你有如梦如幻的生死轮回,有如梦如幻的三恶道在等你,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三恶道的确是有痛苦的作用,这不能否定。所以性空不障碍缘起,缘起也不要障碍性空,这样子最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理解众生皆平等

问: 当今社会太多不平等,而佛教里说众生皆平等,是...

用钱来供养三宝,你的罪就能消吗

大家道友聚会在一起,乃至跟师父一起闲聊天,把很好的...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末法时代怎样寻找善知识

问: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怎么样去寻找自...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

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

问: 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

蕅益大师: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为什么提婆达多总想加害佛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

戒律与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

【佛教词典】弟子对师长

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有五事,云何为五?    一、...

【佛教词典】过去尘点劫

喻示过去之久远。如法华经化城喻品有“三千尘点劫”之...

中年失子之痛--感爱别离之苦

2012年6月17日下午4点多,在河南信阳读书的小儿子的同...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

关于僧人还俗问题三则

告青年苾刍(比丘)之还俗者 近年以事变纷乘,居各种地...

做事不执著,并不是随随便便做

问: 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大迦叶尊者勤修苦行,常乐闲居寂静,诸根淳熟,降伏诸...

泰国高僧阿姜查大德的精彩开示

★切记!你不是为了得到而禅坐,而是为了舍弃。我们不...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

吃素与持斋

所谓吃素,乃指不吃荤(五辛)腥(动物肉)之食物。五...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