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经中出现的童男与童女

2017/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经中出现的童男与童女

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青年的宗教,佛菩萨的圣像中,大都没有胡须,几乎没有皱纹,是象征青年的意思。所有的菩萨圣像都是慈悲祥和,这是表示佛教重视和平。可以说每一位菩萨都是青年,都非常清净、纯洁,具备一颗慈悲的心。

青年在佛教里有一定的地位,他们智慧具足,充满热诚,勇猛精进,是现代青年的楷模。今从经典里的童男童女中,列举数位,逐一介绍如下:

一、善财童子

说到童男,最先令人想到的是‘善财童子’。庄严圣洁的观世音菩萨圣像的两旁,站立的就是善财和龙女。善财童子是福城长者的儿子,长得健康、活泼、真诚、聪明。出生的那一天,家中珍宝财富源源不断而来,所以取名为‘善财’。他受文殊菩萨的指导,到南方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折伏我慢的心理,远离恶友的交往,聚集修行的善缘,以善知识作为模范。善财童子最先到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接着又参访其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医师、船夫、国王、王妃,最后获得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由此可知,青年是佛教广大行愿的实现者。

二、耶舍

耶舍是佛陀成道后,在缚啰迦河的沿岸,第一个遇到的青年童子。他告诉佛陀说,他是迦尸尸城的耶舍,厌弃世间的欲乐和醇酒美食的场合,希望拥有一个清净的生活。佛陀欢喜的赞叹: “耶舍!你很有善根,你想要舍弃的东西,确实是烦恼的根源;你想到达的希望,我能满足你。”耶舍听到佛陀的法音,感动得流下眼泪,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佛陀悲悯地告诉耶舍:“你要跟随我学道,必须得到父母的允准。”

当时,耶舍得父亲俱梨迦长者,正惊慌地找寻爱子耶舍得下落,佛陀为俱梨迦长者讲说证悟的道理,布施持戒的功德,以及无明烦恼的可怕。俱梨迦长者听闻后大受感动,而允许其子跟随佛陀学习。此后,佛陀的僧团即相继有青少年的参与。

三、罗睺罗

罗睺罗是佛陀未出家前,与耶输陀罗所生的独生子。在他十多岁时,即跟随佛陀出家修道。这是僧团中幼童出家的首例,因此,佛陀特别订定沙弥的制度,要罗睺罗礼拜舍利弗尊者为师。

幼年的罗睺罗,不惯于僧团的生活,但是对于师父舍利弗和佛陀的教示,唯有尊敬服从。他每天打扫庭院,清洁环境,为在家的信徒服务,一得空闲,即修学佛陀的言教。有时候受年长比丘欺侮,经常丢弃他的衣单,罗睺罗都能忍耐。又有一次,因寮房被占而在厕所躲雨,遇到毒蛇,别人为他担心,他却毫不畏惧;他也曾经作弄取笑来访客人,受佛陀严厉教诲而发愿努力改变自己的心。由于罗睺罗的忍辱、受教,精勤修道,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证得圣果。罗睺罗成为十大弟子中唯一的青少年圣者,实是青少年之光。他的天真、温和、忍让、坚强、沉着等美德和风姿,永远值得我们礼赞!

此外,自在主童子、遍友童子、善知众艺童子、德生童子、月光童子、金色童子、睒子童子、光明童子、聚沙童子等,都是佛教中有为的青少年。

四、妙慧童女

在《大宝积经》中,记载一位具深妙智慧,发坚固愿的童女——妙慧。她是摩揭陀国王舍城中地方士绅之女。佛陀在耆阇崛山讲经的法会中,年龄才八岁的她就常常在座。

妙慧童女,面貌秀丽,行动举止端庄温和。一次,佛陀说法时,她从容不迫地走到佛前,右绕三匝,顶礼三拜,并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震惊全座,即:如何才能获得端正的身体?如何才能获得大富大贵?如何才能免除眷属不和及多病死亡?如何才能像佛陀一样端坐大宝莲花?如何才能游诸国土,礼敬诸佛?如何能够没有冤家对头?如何讲话才能令人生信?如何修持佛法才能免除障碍?如何才能降伏烦恼魔障?如何才能见佛闻法?

妙慧童女以八岁之龄,即具大无畏的勇气和长者般的耆德,难怪文殊菩萨也要向他赞礼。

五、妙贤

妙贤是一位美丽又具贤德的少女,本已许配予杰出的青年大迦叶为妻,为了清净修行,与大迦叶商量后,即各自投师学道。最先学习外道思想,后来弃邪向正,皈投佛陀出家学道。出家后的妙贤,遵循僧团制度外出托钵,却因貌美而受路人指点,不禁为美丽的外表心生悲哀。妙贤少女,生性简朴,不喜浮华,专心向道,很快地便证得圣果。

六、散华天女

《维摩经》记载,维摩居士示疾时,诸大罗汉和大菩萨前往探病。在维摩居士穿来走去的侍者群中,有位年轻貌美的少女。舍利弗对此大为不悦,认为修道的地方,男男女女,太不庄严。因而对这位少女生起轻慢之心。

天女知道舍利弗的心思,即从空中散出缤纷的花朵,那花朵落在菩萨身上,即时坠地;落在舍利弗等罗汉身上,却沾黏不去。正当舍利弗尴尬之时,天女即对舍利弗说道:“尊者舍利弗!你为何要把花朵去除?”舍利弗忍耐着回答说:“这些花朵落在身上,很不如法,所以要去除。”天女微笑说道:“尊者!你不可说此花不如法,花是没有分别的,是尊者自己心生分别!如果皈依佛陀出家,心有分别,就是不如法!”年少的天女一语,竟然使得大阿罗汉哑口无言。

除此之外,在佛经里尚有月上童女、慈行童女、有德女、有德童女,以及《法华经》中的八岁龙女转女成佛。可见少年女性的智慧也可以和大德菩萨平等,无有尊卑高下。

众生本具清净智慧德相,在佛教里,是不可以男、女相分别道德高低,也不可用年龄大小衡量智慧的有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要谦虚、勿骄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萨、有罗汉、有天人。 我们人,...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果卿居士:感谢轻贱辱骂你的人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有的人现在虽然持戒念经,也已...

能从谦下做起,就很容易进步

谦让是一种美德。儒家讲:谦谦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

饱满的稻穗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 而...

圣严法师《惭愧心》

凡夫众生通常同时具有两种个性,一是虚骄、自负,一是...

谦卑的力量

谦卑的力量,不在于形体的大小、气势的强弱,而是用柔...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以六根当所观境

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疑惑。阿难尊者的疑惑有...

哪八种过失会让我们不能生起智慧

我们来看看,要什么因缘会生起智慧。有些人不能生起智...

不能忍,烦恼就会更多

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如果我...

执持名号有三个次第

一、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专注力 二、一心不乱:...

【佛教词典】戒相

(术语)戒之相状差别也。即五戒乃至二百五十戒。...

【佛教词典】圆成实自性执无执相

【圆成实自性执无执相】 p1241 瑜伽七十四卷五页云:问...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问什么是修行,答: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

「光明和尚」善导大师

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

不要和诱惑较劲

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百食一味的故事

今天开始我们要讲一些,既然是道场嘛,就是讲一些入道...

念佛法语

1、念佛法门殊胜极妙。 2、信愿念佛,决定往生。 3、...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

星云大师《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一九五二年起,我负责编辑《人生杂志》,前后有六年之...

鱼翅暗藏的五个「恐怖」真相

鱼翅过去是皇室的贵族食物,但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

技能与家财

从前印度南面海边,有一个名叫那梨的国家,这个国家的...

学做「平凡人」

他比我职位高、比我更有财富和资源,比我得到更多的关...

智者求其实,愚者求其名

常听两种声音: 自己良心忠告,他人善意批评。 常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