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哪八种过失会让我们不能生起智慧

净界法师  2016/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哪八种过失会让我们不能生起智慧

我们来看看,要什么因缘会生起智慧。有些人不能生起智慧,这个地方我们哪些因缘要避免,哪些因缘要去追求。智慧对我们这样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一些修学。

首先我们看,要避免的八种过失。请合掌。

愚痴之因,谓近恶友;懈怠懒惰极重睡眠;不乐观择;不解方广;未知谓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见;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乐亲近诸有智者。

为什么有些人在念佛当中能够如理地生起理观,能够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净土,在佛号当中产生三种的加持力?而有些人只能够依止信仰来念佛,只有薄弱的力量?事出必有因,到底是什么因素构成他不能生起智慧呢?宗大师提出了八个理由:

第一个,亲近恶友。你经常亲近那些知见不圆满的恶知识或者是同参道友。他说:“欸,这个教理别看,老实念佛就好了。”初学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今天已经是老参了,都不用理观来提升,这你就会得少为足了。所以你亲近的同参道友就很重要了。因为他所讲的每一句话,会对你产生一种熏习引导的作用。你认识的朋友十个里面有九个都不学教理,你就没办法学教理,因为他释放的磁场就是这样的磁场。这是第一个,外在环境对你的误导。

第二个,你本身的懈怠懒惰,极重的睡眠。你刚好自己也不想学教理,然后别人这么讲,你就得到更充实的理由了,给自己的懈怠做足了理由。

第三个,不乐理观。有些人的第六意识,以古人说非常懒惰,他不喜欢起观。因为你修止很舒服,你一路念佛,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很寂静,寂静会有一种乐受。虽然你没有成就禅定,它也有相应的乐受,会让你很寂静、很舒服。

但是你修观,相对要提起精神。你要观照三界的苦,观照极乐世界的快乐,来调伏你、引导你,是要用一点心思的。那如果你不觉得这个重要的话,人总是好逸恶劳,“这样就好了呗”,所以就不乐观择,不乐去观察抉择。

第四个,不解方广。就是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修观,你也没有学教理,你一修观就胡思乱想,干脆就不修了。

修行有两大忌讳:一个是有解无行。有解门没有行门,只会理观,没有事修。你知道怎么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引导净土,但是你又不念佛,这是“说食数宝”,有理观没有事修。另外一个人是念佛很精进,有事修没有理观。这两个都不好。

但是,如果两害相权取其轻,你刚开始一定要选择一个的话,有事修没有理观的更糟糕。我说个道理你们听听看。如果你行门很强,都没有理观,刚开始问题不大,但是你不断地用功下去,如果你完全不知道空性,不知道假观来调伏引导,你一定会走上感应神通,一定会的。

尤其是修他力门的,因为你一定有些消息出来。而你自己对这种修行中出现的功德相没有正确的判断,可能本来是功德相就变成障碍了。“五十阴魔”你看看就知道了,很难过去的。等到你变成魔障的时候,谁都救不了你。

诸位!我要提醒你:修行产生的障碍是无救的,佛陀可能都救不了你。因为你自己要去产生邪见的。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出世的时候,那些外道,佛陀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活在自己的颠倒妄想,谁有办法把你救出来呢?你比一张白纸都糟糕!

从《楞严经》的角度,你要么就不要修行,你还有机会;你要么就一次把它做好,走上正确的道路。你不要在修行当中误入歧途,这是最糟糕、最冤枉的!因为这个时候谁都救不了你。你未来堕入到外道种性、邪魔种性,你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痛苦,出来以后把这个罪业、把这个妄想洗得干干净净的,再重新接触佛法,这当中你不知道受了多少冤枉的痛苦。

所以,你如果没有正知正见,我的建议,你宁可不要修行,因为你懈怠,你就没有什么事情;但是你一旦精进,你这个车子开得快,你的方向引导就更重要了。修行你可以慢,但是不能错!因为你错,就没有人可以救你,当今社会没有人可以救你。

所以有理观没有事修,这个人虽然也不好,但是起码他不会出什么大差错,至少他知见是正确的。他没有念佛,大不了今生不往生,但是他的善根还在,他来生还有机会;你没有理观,你把来生的机会也弄没了,你来生不信三宝,堕入外道种性了,这糟糕了!所以说,这个“不解方广,不乐观择”,就很可能会创造心外求法、感应神通的过失。

第五个,“未知谓知,起增上慢”。前面是懈怠懒惰,这个地方是指高慢心。这种人大部分是学历比较高的人会有这个问题——高慢。但是世间法的领域跟佛法领域是不同的领域,这个地方你要清楚。

第六个,“上品邪见”,就是你在没有学佛之前,你就已经亲近外道,产生坚固的邪见。这个时候佛法的法水就进不去了,因为你先入为主。

第七个,“或生怯弱”,你老是觉得说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学教理。你自己也不去踏出第一步,就放弃了,那当然没办法。

第八个,“不乐亲近诸有智者”。你也不亲近善知识,讲经也不来听,那你没有做这种善法的熏修,自然就没有办法产生正确的观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第一班车

凡夫众生在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定位是什么呢?我们的定位...

【推荐】业障重到一定程度,念不出来佛号

我们虽然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但只要到了极乐世界,我们...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对念佛人病中发心的开示

[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

哪个法门消业障效果最好呀

问: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

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

饮酒会有很多的过失:饮酒有可能破坏家庭,饮酒有可能...

我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问: 师父,我皈依佛门多年,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十大因素让僧人们健康长寿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

【佛教词典】解界法

(术语)真言之修法,初行结界之法,修法竟,而行解界...

【佛教词典】衬衣

即内衣。又作衬身衣、衬体衣。于寒时或其他因缘而着之...

【推荐】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少一份暴躁与气恼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项实验:他们把生气人的血液中...

面对无理的流言与诽谤应该如何应对

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

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

关于修学位次,我们今天要注意一个观念,就是转字。《...

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

执着金台来接引可往生否

问: 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

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

中国向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说,侧面反映出中国...

难信之法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

碰到这些人,应当在财施中加上法施

当你布施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些人(盲聋喑哑)了,你要...

持戒之人,所求如愿;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

父亲往生净土的故事

我们全家学佛修净土法门,缘起于父亲往生西方净土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