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

净界法师  2024/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

关于“修学位次”,我们今天要注意一个观念,就是“转”字。《楞严经》在经文当中没有讲到一个“断除烦恼”,没有这句话!这是本经跟其他经典不同的地方。它认为烦恼就是真如,你不要断它,你不随它转。就是说,你知道它是烦恼,你不要跟着它转,它自己就变化了。你看着它,它自己就变化了,你不要把它消灭掉;你只要觉悟,保持觉悟就好了。所以,它的重点在“心常觉照”。古人说:“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啊!”就是这个道理。

怎么判定你的修学有没有进步?从《楞严经》的观念,就是你那个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诶,你发觉你妄想减少很多,你发觉你的想法都是从内心的道理生起的,很少从外境给你的刺激产生的。你出家十年的时候,你很容易受外境的影响;出家二十年以后,外境对你的影响越来越少了,你就进步了。

你在整个修学观念当中,要经常告诉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我一定要做什么。这种观念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就是你这个人在走向成功,你今天能够慢慢地转妄想而成为真心。

所以《楞严经》它很多枝末的东西都不讲,就是讲那个根本:生死的痛苦、烦恼的障碍,是有根本的,就是妄想--你喜欢跟着感觉走;所有的诸佛菩萨的功德也有一个根本,就是跟着道理走,跟着“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个真理而走,跟着大佛顶性而走。这里讲了很多,我们只是大概地说一下,这是“修学位次”。

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就这一句话!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刚开始是被物所转,这个物就是一个假相,凡是有相状的,就叫做物,我们的心是没有相状的,那么我们一开始被它所转,转久了变成怎么样呢?变物化了。你看有些人说:欸!你怎么这种个性呢?欸,我改不过来。被物化了嘛!你怎么改不过来呢?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我们自己觉得改不过来,那就真的改不过来。

所以我们常说:你不要认为:你业障深重,你认为你业障深重,你果然业障深重,你被业障物化了!你不要老是想你烦恼深重,你要经常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看经典里面,佛陀告诉我们菩萨要怎么想?你要想我的心是本来清净、本来光明、本来具足无量功德的。菩萨要经常这样想。你老是想你烦恼重,你就被烦恼物化了,你就被它束缚住了,所以首先不为物转是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问: 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位道友问我:如何...

离心无境,所有的境都是幻化出来的意识

唯识实在是太深,这个名相也很繁琐,但是唯识它是开启...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

不想临终往生被别人障碍,要准备好这两点

「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问: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

以这种心态来拜忏,是不能灭罪的

称情爱恋,违意憎嫌,此不净心,未足除罪。 这是说明在...

佛眼看战争

佛教故事中,当动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争斗的时候,佛不惜...

生气是对自己施酷刑

这世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来没生过气的人,却能很容...

【佛教词典】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

谓有一类。由贪瞋癡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

【佛教词典】刹那三世

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前...

两座寺庙山泉干枯,念观音菩萨泉水突然涌出

福建莆田广化寺有一个附属的小寺,名叫元龟寺,地址在...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世间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世间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是黄金?是钻石?当战争...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

观无常证圣果

昔日,佛在摩竭陀国成就圣道,有许多修行之士聚集而来...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

念佛法门要注意些什么

问: 佛法的重点在哪里?念佛法门要注意什么问题? 慧...

净土得遇之难

佛化众生,随机所感,唯众生善根深厚,方能感动佛陀诞...

学佛的好处与利益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达十余亿,而其教义...

一休晒经

一休禅师在比叡山乡下时,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