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经前为何要安立「如是我闻」

宏海法师  2017/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经前为何要安立「如是我闻」

经典前为什么要安立“如是我闻”呢?因为当时佛灭度的时候,阿难哭的一塌糊涂,旁边的师兄弟说,你不要哭,赶紧问佛,有什么事情要交代,所以阿难就问了佛四个问题。

佛除了说要以戒为师,问有不听话的这些修行比丘怎么办,说不要理他;还有修法要依着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修;最后一个说,在将来要整理经典的时候,开始要加一句“如是我闻”来表这个法真实不虚,让大家起信心。

另外还有一些功能,为什么要立呢?其中之一就是为了有别于外道。当时在印度,世尊弘扬他的教法的时候很不容易,因为面对非常多的外道,有的外道修学体系还似乎完备,虽然他说的不究竟,但是他的教徒、教典都是有一套的,就跟佛经一样。而且外道所有的经典开始都要加一个“阿沤”。“阿沤”是什么意思呢?不是有就是无。他们主张宇宙的万法、一切真理,不是有就是无。所以为了区别于外道,让阿难加了一句“如是我闻”。

再一个,世尊他是先知先觉者。他知道他灭度以后,一定会由阿难结集经典,会升座说法。可是问题是什么呢?大众对阿难的信心还不够,会起几种疑惑。因为当时阿难在比丘中是最年轻的,佛在成佛的时候,阿难才出世。这样算,佛涅槃的时候阿难才四十九岁。不论是学问道德,更以年龄来讲,比阿难资历老的比丘们多的是,像迦叶尊者,虽然阿难多闻第一,但是大家都不相信他。为了平息争论,佛说,你开始要讲这么一句话。

再一个,大家还生起的怀疑是什么呢?一个是以为佛又活过来了。因为阿难是佛的堂弟,他们两个长得非常像,害怕阿难登座说法的时候,大家误以为阿难就是佛,佛又活过来了,或者怀疑难道是阿难成佛了吗?跟世尊一样。种种的这种缘由,当时听了世尊的嘱托,在经文的开始加了一句“如是我闻”。总之是表这个法是如如不动、真实不虚的。就是我们说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

再一个从理上来理解“我闻”。我们都知道佛法是破我的,佛法里边讲,一切法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为什么这里讲到“我闻”呢?包括听法的当机者阿难尊者。其实阿难尊者当时在集结经典的时候,已经证到了无我的境界,但是他依旧在这里还说“我闻”。为什么?这个就叫做随情施设假。

随顺着世俗人的执著,人人都错觉有一个“我”。所以阿难就在这里不坏假名,假借这个假设,故称为“我”。让我们生起说,这是阿难,我们认为阿难,他是有一个“他”,站在阿难的对面,就觉得阿难你是阿难。因为我们有人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这里阿难就假借这个,趁势借假修真、将计就计,以我们的道来说我们听的法。

虽然这里讲到“我闻”,但是很巧妙。为什么呢?恰恰这里还是体现了无我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一般我们说闻,什么东西能够闻得到?耳朵才能听闻得到。为什么说我闻呢?没有从个别的具体的一个耳根上讲,而是总的来,从总的一个我的幻相上来讲,“我”是由谁组成的呢?大家都知道“我”的概念怎么出现的?“我”的感觉怎么生起的?统收了眼耳鼻舌身,整个五根的功能合作,让我们有了我的感觉,所以讲到我闻,恰恰体现了就是无我之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天子王臣在祭祀之前就有斋戒的传...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印象记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祈祷和平干戈息,祝...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来对待儿女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佛教词典】刹那

世界之世,向近暂析之,如云刹那。刹那梵语,译作极少...

【佛教词典】萨昙分陀利

(经名)与萨达磨芬陀利同。译曰妙法莲华。慧琳音义二...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恶口嘲笑别人的果报

佛陀在世时有位达格罗比丘,他平时住在尸陀林,以死人...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

五种不净的说法

我们很多同修都喜欢给人讲说佛法,宣传佛法,介绍佛法...

念佛怎样才可以入定呢

问: 我在生活中,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警...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佛学漫画】未生怨王的复仇

由此之故,太子长大必害其父,此谓因果报应,王乃自食...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除虎记

平日为人在懂得缩小自己, 时时谦虚,以礼待人,则所...

真正的六度,重点在调整我们的心态

这个六度的功德,它每一个法在心中操作的时候都能够灭...

心净国土净

业缘有别 随着个人的业缘与见地,每个人念佛的境界几...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