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2020/0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后续的修行一定会遇到不少障碍。不过,要确立圆满的见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很不容易。一是身边的善知识太少,二是佛教的经典太多,难于抉择。

佛经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如何从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经典供自己终身修学,以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大的受用,少走弯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历和开示中,找到答案或者启示。这答案或启示,对于充斥着种种邪知邪见的末法时代之修行者来说,可以说是一盏很好的指路明灯。

在增订《年谱》的时候,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五六年九月,在虚云老和尚一百一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江西佛学社的同人借给虚老祝寿之机,邀集了江西省部分寺庙的僧众,在云居山举办了一个大型的佛经讲座活动,后来由此发展成为“真如寺佛学研究苑”,让那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比丘就学于其中。

按虚老的旨意,讲座的内容定为讲解“大乘三大部”,即《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佛学研究苑的日常课程,除了研习这三大部之外,另加《四分律比丘戒本》。当时因为虚老年纪大,讲课困难,遂聘请海灯法师任主讲。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一九五七冬天才结束。

虚云老和尚发动大众研习“三大部”,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由来已久。细读虚云老和尚的《年谱》、《开示》和《书信》,我们会发现,虚云老和尚这一生,无论是自度时期的个人修行,还是度他时期的讲经弘法,关于听习、宣讲、劝修《楞严》和《法华》的记载,多达数十处。虚老生前还曾用蝇头小楷撰写过《楞严经玄要》和《法华经略疏》等著作,只可惜在一九五一年的“云门事变”中散失了。

在中国佛教史上,早就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一说法,至于《金刚经》,则一直被视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大纲。可见,虚老提倡反复地研习这三大部,是由这三大部在大乘经典中所处的“纲宗”地位决定的。

《法华》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圆顿的一乘见地,这是成佛的基础;《楞严》可以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和避免魔障的干扰,这是证道的前提;《金刚》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之眼,这是修道的指针。所以,修习大乘法门的人,直接、反复,乃至终身研读这三大部,应该说是进入佛法精髓的最有效的途径。

至于在家修行人,虚云老和尚主张,除了研习这三大部之外,还应多多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地藏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宗教感情、树立修学的信心,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祈福消灾等方面的实际利益。此外,虚老还主张研习《大乘起信论》,认为这也是一个进入佛法大海的有效方法。

总之,虚老的修行经验和开示告诉我们:现时代,如果你想让修行尽快进入轨道,少走弯路,不受人蛊惑、不落入偏执当中,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深入地研习《法华》、《楞严》《金刚》、《起信》等经论,并经常地诵习《地藏经》和《普门品》。这也许是对我们所处时代“善知识难遇”之现实的一个最好的补救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 。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

解脱者的风骨

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毕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码他...

我在职场的戒烟戒酒经验

在职场中坚持学佛,还要如法持戒,这确实很不容易。但...

如实空跟如实不空,如何进行调配

如何养成圆顿种性?只有一个方法──多闻熏习,如理思...

透过声音使心灵稳定下来

观世音菩萨由于修习《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证入诸...

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

莲池大师警策

伤足自规(四条) 一、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修行的三点开示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

布施的四种障碍

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

是「山门」还是「三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

【佛教词典】金光明经

(经名)有三译,一北凉昙无谶译,四卷,题曰金光明经...

【佛教词典】事法界

为华严宗所立四法界之第一法界。指宇宙间千差万别之现...

改命永远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佛说:什么是戒,...

猎人闻法得道

昔日,佛陀在摩竭国甘黎园中城北石室窟中说法。当时有...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

顾源居士往生纪

明朝顾源居士,又称宝幢居士。少年时性格豪放,善于写...

《地藏经》二种回向文

每次诵经前和回向前应称念三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

在语言上要尽量忍耐,不要骂人

佛在世的时候,我们的本师释迦牟佛,昼三时、夜三时,...

自己的一座佛堂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 自称是我的读者, 他说: 听说林...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一) 放下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

识神随业走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偈子:鸟来入瓶中,以縠掩瓶口,...

中国古代的生活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