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德光法师  2017/1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在叙述完自己的烦恼后都会羡慕地感叹一下:“还是法师们清净”。但同时也会忍不住八卦一下:“师父,你们这么年轻出家,难道看到漂亮的异性,不会心动吗?”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特别无语,因为无论做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她们都会再追问一句“为什么?”为了能够一劳永逸,索性还是写篇文章具体阐述一下吧。

作为凡夫僧,虽然已经出家,但是一日不证果,一日不能断烦恼,当然也就不能离欲了。佛教将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人作为欲界众生,一定是符合贪淫、贪食、贪睡这三个欲界众生特点的,否则不会生到这娑婆世界来。欲界不仅仅包括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人和畜生,上自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欲天,下至无间地狱都属于欲界。人相对于欲界其他众生来讲,还多了贪名、贪财两条,所以人是财、色、名、食、睡五欲具足。

也许有人说了,我睡得很少,并不贪睡,或者有人觉得自己不太计较名利,其实这只是程度深浅的问题,本质上肯定是五欲皆贪。出家人虽然有欲,但是更知道欲的本质。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一切众生,不管是胎生、卵生、湿生还是化生,无始劫来在六道中的轮回转世,都是因为爱和贪欲导致的。因爱而有淫欲,因淫欲而产生新的生命,这所谓的爱就是轮回的根本。正所谓“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世俗人所谓的爱,其实本质是一种贪,是一种狭隘的、自私的占有欲的体现。表面上说爱对方,实际上是想霸占、控制,并且妄想将这段美好的感受无限期延长。一旦一方变心,另外一方就很受伤,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不爱我了?这显然是将爱作为了一种投资,如果不能得到回报,就痛苦,就歇斯底里。将爱的范围放大一些,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友爱,人对无情(无情识的物)的喜爱无不符合上述的特点。很多人相爱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不爱的时候就恨得咬牙切齿。不能理智地对待这些无常幻象。

男女间最开始的爱往往是一种荷尔蒙的刺激,有研究表明,这种激情最多只能维持十八个月,之后俩人就是革命般的友谊一样的存在了。网上有个段子:“男女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答案是肯定的,夫妻之间就是,结婚三年之后,彼此之间会一点邪念都没有的。如果你想要一个异性当纯朋友,那就想办法嫁给他吧。”即便相互间完全没有色欲了,但是还会有眷属贪:“你是我的妻子/老公,不能被他人所占有”。一旦一方出轨,还是会痛得死去活来,会闹得天翻地覆。譬如,很多老年人因为跳广场舞引发的家庭不和谐就属于这种情况。

《佛说四十二章经》有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人所有的忧虑、痛苦乃至恐怖都是从爱欲而生,如果能够打破这种爱欲的束缚,那么自然就不会再有忧虑和恐惧了。爱欲对于人来说,就好像手拿火炬逆风而走,是有“烧手”危险的。但是人们就是不能觉醒,总想刀头舔蜜,总以为自己可以侥幸地吃到蜜而不会被刀割到舌头。这是非常愚痴的想法。

回到开头的问题,当师父们遇到年轻貌美的女居士会不会动心呢?如果说完全不会动心、动念那绝对是打妄语。证得初果的圣人尚且不能完全断欲,对于凡夫僧来讲,显然更是如此。但是师父们长年累月受佛教经论的熏陶,深知爱欲的过患,因此心中自有防范和警惕。反过来,很多居士来寺院听经闻法,遇到相貌庄严的师父,即便佛法讲的差一点,也会愿意多亲近,这是本性使然。只要没有过分的言语和举动,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从佛法的真谛来看,作为生死之根的贪爱固然可怕,但是本性也是缘起性空的,自性本空,必不能真实受污染。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瞿波女自述前世为女居士妙德,因为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情愿为了爱情忍受一切苦,舍弃富贵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的太子共同修行,最后此女因此种爱情,满足各种所愿,生多种功德。偈云:“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种例子在佛经故事中还有很多。众生的贪爱其实是可以被转化和超越的,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不管因为何种目的而来听经闻法,亲近法师,都开门欢迎。菩萨常以贪爱为度化众生的方便,通过种种善巧方式引导贪爱炽盛的众生,使得他们将有染污的爱转化为无染污的爱,最终能够修行解脱,这是最圆满的结果了。

爱欲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如何把握,用好了是方便,用不好就是烦恼。在家生活,一时不能完全断除爱欲,那就尽量积极地面对。在生活中多付出,多奉献,不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设身处地的多为对方着想,不求回报,这就接近佛法中“法爱”的精神了。

如果能运用佛法的般若智慧,将贪爱转化为菩提,俩人一起走向解脱,那这就是最美满的爱情了。

最后总结一下:

出家人到底有没有爱呢?有爱!但是这份爱不是私欲的小爱,而是慈爱一切众生的大爱!

会不会动心呢?会动。但动的不是贪爱之心,而是广大无边的菩提之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问: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体恒法师答: 出家就是脱离...

何必妄加恩仇执着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

师徒的相摄之法

【原文】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弟子事师有五事:一、...

一个家庭两代人,母亲和儿子都出家了

出家,就是看破红尘,辞亲割爱,摆脱世俗之家,舍弃世...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错,就私下去找...

为什么爱到后来都是苦

爱情的真谛是自私的,我爱自己所以才爱你,你适合我所...

火烧执着鸟儿

传说在深山里,有一座栖息着神仙的湖泊,湖水湛蓝清澈...

以爱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大约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

微笑就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

【佛教词典】幽灵

(术语)幽界之精灵也,六道众生不可眼见者,皆为幽灵...

【佛教词典】不揲坐具戒制意

亦名:不揲坐具作新戒制意、不贴坐具戒制意 戒本疏·三...

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

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

生活禅与禅生活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

太善良会被欺负,该怎么办

问: 在这个斗诤的世界里,如果太善良是会被欺负的。...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 二〇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学佛之本,立愿为先

有一位刚学佛不久的信徒,在《劝发菩提心文》上看到金...

逆境也能种福田,看你怎么善用其心

我们只要能够善用其心,都是我们修福德的机会。第一个...

出家出的是什么家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

修塔延寿

从前在干陀卫国有一位国王,曾有一位聪明的看相师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