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广化法师  2018/0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经》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大律说:‘若盗佛塔物及寺中供具,即犯重罪。’佛法僧物,各有所属,不得互用,用则计算价值论罪。

如增注载:‘唐朝汾州启福寺住持僧惠澄,患病作牛吼而死,寺僧长宁师夜晚见惠澄来,形色憔悴,对他说道:我为了互用三宝物,受苦难言。其他罪都比较轻,惟独盗用常住物罪极重,请你救我。’长宁师就为他诵经忏罪。月余复来说:蒙你给我诵经,已得息苦,现别住一处,但不知何时才得解脱。’做职事的僧尼,看过这个公案,应多多警惕。又大众僧物四事供养等,亦不得互用。如僧中有衣财而无食粮,需挪用衣财以济道粮时,必须白众忍可,方得动用,事后仍旧补还,不名犯盗。

《阿含经》,目连尊者告勒叉那比丘道:我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有热铁丸,从身出入,乘虚空行,苦痛迫切,啼哭呼号,形状极可怜。又见一人,舌头又长又大,有把火热的利斧,在砍他的舌头,乘虚空行,啼哭呼号如前人。复见一人,有双铁轮,在两胁下,燃烧旋转,还烧其身,亦同前面说的两人一样,号泣空行。勒叉那比丘听了这话,便去问佛。佛就对大众僧说:我亦看见这些众生,可是没有说,惟恐愚人不信佛语,会长夜受苦,是故不说。那个热铁丸从身上出入的众生,过去世在迦叶佛所作沙弥,守僧果园,盗取七枚(粒)果供养师父。

由于那次犯盗,死后堕地狱,受无量苦,地狱余报,今得此身,继续受此等苦。那个受炽燃利斧砍舌的众生,亦于过去迦叶佛世,出家作沙弥,于用斧砍石蜜(即冰糖)供僧之时,盗食粘著斧刃的石蜜,由于那次犯盗之故,死入地狱,地狱苦毕,余罪续受此苦。那个双铁轮在胁下的众生,亦从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沙弥,差他拿饼供僧时,盗取两番(个)饼,藏于胁下,由于那次犯盗,死堕地狱受无量苦,余罪续受此苦。’

读者读到此处,或许会怀疑,这三个沙弥,或仅盗‘果七枚’,或仅‘饼两番’,或‘石蜜少分’,为何‘俱堕地狱’?盗物少而受苦剧,是什么道理?须知道:此果饼石蜜,属常住物,即十方僧宝所共有,若犯盗,应于十方僧宝前结罪。十方僧宝无量无数,故其罪极大。是故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

隋文帝十六年,齐州灵岩寺,释道相暴亡,灵魂至阴府,见势至菩萨,引观地狱。有一榜云:沙弥道弘,为众僧作馄饨,先盗食一钵,当堕铁丸地狱,返阳后,以告道弘,这时道弘患口疮已数年,闻道相言,乃为众僧设供赎罪。道相于七日中,十三度死,见菩萨指示罪报相者,三十余人,以告诸人,即各赔偿,狱榜随灭。详如《僧镜录》。仰望读者,知所警戒。

《沙弥律仪要略集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广化法师文章列表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问: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慧律法师答: 因为要解脱...

出家作比丘尼的障碍

汝但谛思,自知取舍。至于不能出家,即欲舍命,此念虽...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够决定我们的...

犯盗戒要有六种因缘

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

出家看着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有一个姑娘失恋以后到庙里来要出家,师父和她说出家...

当知现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作佛形像的功德

佛言:天下人作佛形像者,其后世所生处,眼目净洁,面...

如何正确阅读佛经

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佛教词典】大乘三宝

佛、法、僧可尊可贵,称为三宝。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

【佛教词典】法界胎藏三昧

(术语)周遍法界之大悲胎藏三昧也。大日经二曰:住法...

吃素所创造的数字奇迹

1、一个素食者至少拯救3只羊、11头牛、43头猪、1,10...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

物欲横流的贪欲世界及痛苦

在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种观念: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

要能心安神宁地念佛

记得第一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要心安神宁念佛...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

真正地孝顺父母,一定要让他们归信三宝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千劫万难生二胎 持名念佛现奇迹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在周围朋友、同事以...

圣严法师《爱情的智慧》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因为他有禅定跟智慧的加持...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

道无可修,法无可问,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禅堂就是要见性,见性就是观心,能观心即是上定,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