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宏海法师  2019/0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是整个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祖师。他有一个字号就叫做“西有”,西方确实真的有,取这个寓意。

蕅益大师是非常有名的大祖师大德,肯定有好多追随者,他们问话的时候总是说:善知识,应该怎么样修行?包括现在大家也都是在提问应该怎么用功,怎么修行,怎么能够早日得道,等等诸如此类。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专求出要耳。天平一头低,一头必昂。”

这段话是蕅祖给一个叫朗然的出家人的开示。老人家真总是一针见血,将我们修行不得力的问题,斩钉截铁地棒喝出来。

所以这段话一开始就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就是说我们的出离心不够。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号称说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时常心里又无端地控制不住地在暗恋娑婆。

世间的这个情包括什么呢?一个是对财色名食睡的一种贪爱;一个是我们对于这个世间种种的分别、人情世故、你来我往,就是爱见嘛。所以为什么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呢?由于在世情里边淡不下来,在不断地在人我是非的漩涡中向外攀缘。每天只要眼一睁、或临睡前,都是在思索世间的事。

我这段时间确实也在反省自己,就包括所谓的弘法利生,虽然要认认真真去做,可是还要把它看破、放下,因为依然是娑婆世界的事。这也是修行上一个高一点的甚深见地吧。

如果你淡了一分,在世间能够放得下一分,那么必然在佛法上就能得力一分。我们现在没有到无生法忍乃至诸佛菩萨的境地的时候,世间法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各位同修一定要有这个概念。

我们有时候以大乘行人自诩,会觉得世间就是出世间,度众生才能大家成佛嘛!但是对于我们净业行人来讲,它的修法不能够混淆的,愿的核心就是要厌离娑婆,首先一定要从厌离娑婆开始入手,这边淡了,那边才能浓。

所以娑婆的在乎度、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才能稳当一分。大家仔细悟,这是最平铺直叙的法言法义,可是就点到我们心里,每个人基本上都在这上面出错,够不着。

想起以前有一个祖师说,你要问临终的时候能不能成功地超越凡圣、染净的跨越,你能不能自在地走,就要看平常在事情中,你的心能不能够自在地进出不在乎,还是粘着出不来放不下。

所以这里蕅益大师虽然说的话很柔软,其实答得也不客气,“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此事只要问你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你不要说好像我是善知识、有名的大德,你来问我怎么做。人人扪心,是非皆知。

“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你问一千请一万的法,无非还是让你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就往这儿修就可以了。

特别是净业行人,真是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愿生西方净土中”。你就往这条道上会,真正实实在在地往这上面走,心往这儿贴,就不会出错的。所以“专修出要耳”。

最后这个比喻,我说真的是祖师级别的人呀,确确实实让我们一点就开,他老人家说好比天平一样,“天平一头低,一头必昂。” 这头低的话,那边肯定就上去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情淡、道情浓,道情淡、人情浓。

蕅益大师有句话“宁将老僧堕地狱,不做人间应酬僧”。他的一生可以说不入俗流,不显俗气。

五欲红尘中的人世间,心要尽量的往下冷。我们的修行见地没有祖师们讲的这样的话,越是事情多那我们肯定就越是乱,越事情少才能越净。其实真正修到高处的时候,是越境界广他的心越净,缘境越广他的心反而越净,这就是正确的反比例。而我们现在虽然说自己开始修行了,但依然就是世情浓法情淡。

想想我们自己,总说自己业障重、烦恼重,用功用不上去,修行修不起来。有时候找个善知识聊聊,相互策发提携这是对的,闻思修嘛,要如理如法地来闻法。可是修行的事,真正所谓的问题其实就出在这儿,我们要扪心自问,这个问谁都不知,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世情一个佛法,看你的取舍抉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一切忏法,念佛最胜

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靠其他的忏法,效果...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

净土难乎?易乎?

寒暑假中,陆陆续续有居士来找我聊聊。除了接触他们生...

纯想即飞,纯情即坠

故首楞严经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

离开尘欲,求生极乐

修行就是要离开尘欲,要发菩提心。觉明妙行菩萨进一步...

不离秽土而生净土

原文: 又以愿门广大,贵在知先;观法深玄,尤应守约。...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认输不是自甘消沉

认输,就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见地正确地...

惟贤长老《现代社会提倡药师佛法契机契理》

一、念佛必须要与现实人生相结合 念佛如果不修福德智...

【佛教词典】先后对

因明用语。因明中区分自性与差别之三种标准之一。先,...

【佛教词典】富兰那迦叶

(人名)Pūra?akā?yapa,又作棓刺拏,布刺拏,不兰迦...

【推荐】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

【推荐】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

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在古德的开示上说:修习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机深教浅,效果适得其反

疏文:增结者,《净名经》云,有二比丘犯根本戒,发露...

多吃有色蔬菜营养高

多吃有色的蔬菜,对身体大有裨益。我们按照颜色的由浅...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

真正的富有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国家,名叫多味象,这个国家的国王信...

一钵饭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

念佛的两大障碍

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要破除?一个是昏沉障,一个...

真为生死而念佛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真为生死...

持戒的人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种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一种...

以法自御为常富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