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悲咒》拔除一切众生的苦难

圣玄法师  2019/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悲咒》拔除一切众生的苦难

和许多人一样,我每天都要诵《大悲咒》,遇到不顺心的事,会诵《大悲咒》祈求观世音菩萨的加持,遇到怖畏厄难的事,也会诵《大悲咒》祈请观世音菩萨慈悲化解。

过年的时候,遇到明象师叔,说起《大悲咒》,他讲了一个很灵验的故事:

梦魇

有一天,他正在睡觉的时候,好像魇着了,也就是有非人的众生侵扰。师叔说,明显能感受到他在一点一点地跑到我身上,当时动弹不得,但意识十分地清醒。

——念《大悲咒》!

第一反应就是念《大悲咒》,和那个魇着自己的众生僵持着:“小样儿,你别跑,看我不和你死磕!”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不对!”师叔说,“我意识到自己起的这个心,是嗔恨心,要和他死磕,怎么会和大悲观世音菩萨相应呢?”

就在这个时候,似乎明白了,《大悲咒》的意义所在,“并不是将邪祟压服祛除掉,而是以慈悲心的力量,加持秽土成净土,将他带到菩萨的国度去。”

听过许许多多关于《大悲咒》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莫大的启发。

但凡生活上能过得去,安乐顺意,又会有谁来侵扰别人呢?面对已经被烦恼所逼迫的众生,我们还要以嗔恨心来“消灭”掉他吗?

所谓“大悲”,并不是悲伤的意思,就是以大智慧、大雄力来拔除一切众生的苦难,而心不执着。

明象师叔的这段经历,让我获益良多,《大悲咒》最灵验之处,不仅在于帮助眼前的众生离苦得乐,更在于开启我们的慈悲心肠,发愿解脱一切众生所遭受的贪嗔痴之苦。

唐代不空三藏所译出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不仅讲述了诵持《大悲咒》的仪轨,也讲述了诵持《大悲咒》的种种功德。

譬如诵持《大悲咒》的众生,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想要往生哪个国土,随愿皆得往生。除此之外,还有十五种善生等种种功德……

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中说到,还有些罪过,就连千佛出世也忏悔不了,可是诵持《大悲咒》,十方佛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唯独除了一件事——对此咒生疑。若是生了一点儿疑心,必然不能得遂所愿。

对《大悲咒》的信心,不仅是建立在对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功德上,更在于对“大悲心”的信心。

人们常说,般若智慧是诸佛之母。而《大智度论》则讲到:“大悲,是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罗蜜之母、诸佛之祖母。菩萨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故得作佛。”

可见,有了般若波罗蜜,才能成就佛菩萨的功德,而要真正的般若智慧,则是大悲心所生,所以大悲心是诸佛的祖母。

关于《大悲咒》,不空三藏还有另两个译本,分别是《大慈大悲救苦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真言》、《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有意思的是,在这两部讲述《大悲咒》的经典中,在经题都谈到了“青颈”。

这又是怎样一段因缘呢?

在印度的史诗记载了一个故事——

青颈

六道轮回之中,天人虽然享受着极大的福报,却不免“五种衰相”现前,面临着死亡的恐惧,而阿修罗又总是摩拳擦掌,想要与天人争夺美好的天宫和权势,尽管每每铩羽而归,但也屡败屡战。

在这一劫之初,天人和阿修罗经过斡旋,想到一个好的办法,来延续大家的寿命——搅拌大海能够产生奇异的甘露。于是他们想办法将大龙神捆绑在须弥山上,然后拉住龙的头尾两端,通过须弥山来搅拌大海。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可是龙神忍受不了剧痛,一不小心吐出了大量的毒汁,遍洒山川湖海。眼看着众生要受到荼毒,大自在天毅然地冲向毒汁所在的每一个角落,硬生生地将毒汁吮吸进自己的喉咙里。

因为毒汁都停留在咽喉处,他的脖子烧成了青黑色,所以大自在天又被称作“青颈”,他还有一个更让今天的人熟悉的形象——“大黑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人们相信是观世音菩萨化作大自在天,代众生受苦而成为“青颈”,故后世有“青颈观音”的形象,受到世代的供养,《大悲咒》也被称作“青颈大悲心真言”。

这种代众生受苦的精神,令人高山仰止。我们凡夫众生,也可以在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中学习实践。

曾经有人问净慧老和尚:“我布施了之后有这么多倒霉的事情,师父你看怎么办?”

老和尚说:“我就问他:‘你觉得除了你以外,谁应该倒霉比较好?’他一想,‘倒也是啊!’这个‘代众生受苦’啊,严格地讲起来,就是所有的人的倒霉的事情,我全部都把它担当起来。大家都不倒霉,就让我一个人倒霉。这是什么精神呢?菩萨精神。”

这一段开示被剪辑在老和尚的记录片《生活禅者》之中,禅者在生活中,“抢困难,让方便”——禅不仅是安乐解脱的智慧,更是观世音菩萨这种倒驾慈航、寻声救苦的慈悲情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商人与龙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善良的商人,他驱赶着八头牛,到一个很远...

学习观世音菩萨的精神

观音菩萨的法门,从显教来说,《心经》讲的行深般若波...

不爱一人,何以百万

印度的德兰修女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员专门...

向佛陀学习

释迦牟尼佛陀为什么有那样超人的成就,而成为世界史上...

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有人说现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

圣严法师《做事要用智慧加上慈悲》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

心量有多大,获得的能量就有多大

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的讽刺与...

高僧的眼泪

有一位中年才出家的高僧,住在离家很远的山上的寺院,...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净土简易早课

修持法门一 【原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愿云:我...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 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

剃度出家是世上最高贵、最难得的选择

普天之下的丛林寺院,拥有着堆积如山的饮食,只要手托...

用唯识角度来阐述梦境的产生

梦中意识,就是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不夹带前五识的...

【佛教词典】三分

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是讲明这一部经是为了甚么...

【佛教词典】同类相应名

【同类相应名】 p0613   瑜伽八十一卷一页云:同类相...

苏东坡的前世后身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

文珠法师《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各位,勤求无上智慧,是上求佛...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

一句弥陀赅尽三藏教义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

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

三界虚伪,唯此真实

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

一念仁善顿改贫夭

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

求戒容易持戒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第二章 归敬祈愿加持 请看愿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